“武夷山里一溪橫,晚風清,斷霞明,行至希真、館下月華生。仙跡靈蹤知幾許?云縹紗,石崢嶸,羽人同載小舟輕……”。末進九曲溪,李綱對武夷山的贊美聲早已在我的耳畔響起。享有武夷山“碧玉”之譽的九曲溪,收藏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神秘和太多的誘惑,以至于即將上竹筏那一刻,我竟感覺到一種圖騰崇拜的虔誠。沿著李綱、朱熹、陸游、郭沫若等漂流過的九曲溪,我把這條千古仙溪的山山水水都細細咀嚼,試圖品出其中深厚的文化蘊積。 清晨,我們從星村上了竹筏。頭戴荷笠的老艄公,長篙一抹,竹筏便似剛從北方飛回的春燕,輕盈盈地剪碎半溪曉風殘月、半溪旖旎迤邐的山光水影和半溪空前玄妙的天籟,穩穩地順流蕩去。俯仰之間,兩岸景色盡收眼底。 筏隨波行,時而擦石而過,時而漂臨深潭,人情水景交融,給人以一種飄然欲仙之感。溪流平緩時,漣漪朵朵,波光粼粼,好比瑤池;落差處,急濺如箭,猛浪飛奔,恰似進入龍宮深潭。乘著輕巧別致的竹筏,在青山綠水間飄游,仿佛置身于流動的圖畫之中。 一路上,老艄公微閉著眼睛,兩手嫻熟地揮動著長篙,一撐一點,悠然自得,每逢佳景,都會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解說該景的美麗傳說。筏上的游客談笑風生,不時還會用手戲水,或提起相機,按動快門,使靜謐的九曲溪更增幾分野趣。 一曲一彎,常以為是到了盡頭,但筏到對面轉過彎卻又是水路大開,風光一片。沿溪兩岸,山挾水轉,水繞山行,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美不勝收;星羅棋布的野花似彩霞一樣,艷麗迷人。聞名遐邇的三十六峰,峰峰秀拔俊偉、儀態萬千。它們都有著十分形象的名稱,什么“白云巖”、“仙女曬布巖”、“三仰峰”、“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 每處巖峰,皆形態逼真,細心體察,竟十分有趣。 除去水和山,吸引游人的還有:偶或可見野獸在山林間穿梭,翠鳥在水面飄忽,魚兒、蝦兒在五彩斑斕、澄澈清瑩的水石間嬉戲。哦,它們乃是九曲溪跳動的音符,這音符里藏著大紅袍的傳說、朱子與孤女的戀情,還有上水獅與下水龜的神奇來歷,以及高聳入云的峭壁上,那千古難解的懸棺之謎…… 有人說,九曲溪的壓軸景點在于二曲的浴青潭,果然名不虛傳。那亭亭玉立的玉女峰倒影,在潭中隨波蕩漾,裊娜搖動,風姿綽約,的確美妙極了。此時此刻,筏在潭上,影在水中,那種心曠神怡,那種空靈幽靜,仿佛把人帶進遠離塵俗的世外桃源,真有置天地于度外之感。正當我們為這靈秀的景致所陶醉時,老艄公又津津樂道地為我們講述了傳說玉女峰、大王峰與鐵板嶂之間的愛情悲劇故事……聽著聽著,我深深地為玉女和大王的至真至愛的濃情所感動,心想倘若人世間的愛情,也能像大王和玉女那樣真摯,那么世界一定會充滿愛,人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告別九曲溪,我登上了歸途的山路。望著漸漸遠去的武夷山,我的心中游蕩起幾多眷戀,幾多希冀。那山、那水、那筏、那令人無限遐想的九曲溪喲,但愿她的風貌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