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為“中國古典家具之都”的核心區和發源地,榜頭鎮不僅是我縣古典工藝家具“龍頭”,也是“仙作”產業的晴雨表和方向標。一業興百業旺,近日,由該鎮申報的我縣唯一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規劃——仙作工藝小鎮通過省級評審,“一溪三城”、“一帶三廊四區”……一副宜居宜業宜游的壯美藍圖,正徐徐鋪展。 
仙作工藝小鎮規劃概念圖。 
環球工藝城夜景。 
仙游工藝產業園一角。 ★一帶三廊四區 一幅藍圖繪到底 采訪中,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高起點、大手筆規劃的仙作工藝小鎮規劃概念圖。仙作工藝小鎮是全省首批28個特色小鎮之一,屬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類,位于榜頭鎮西南側,北至龍騰路、南至木蘭大道、東至仙水溪、西至寶泉路,規劃用地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5萬人。 仙作工藝小鎮以“一溪三城”(木蘭溪、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油畫城、石藝城)為核心,圍繞紅木古典家具核心產業,形成“一帶三廊四區”的功能分布布局,進一步提升仙作品牌知名度,全力打造全國知名、“文商旅互促、產城人融合”的特色小鎮。 “一帶”即休閑景觀帶,以木蘭溪為紐帶的生態休閑空間,依托木蘭溪景觀工程的建設,構筑開放的生態景觀,結合紅木文化及民間文化等景觀節點,串聯起整個小鎮的文化活力。 “兩區”即以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工藝美食城、石藝城、油畫城、紅木生態園為主的工藝博覽區,是小鎮的核心區;以紅木產品智造、創意研發、技能培訓、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為重點的活力創業區;以旅游和居住為主的文化創意區和生態休閑區,依托木蘭溪景觀工程,建設精品旅游村、文化特色街、綜合商住區; “三廊”即連接山體景觀與木蘭溪濱水景觀的三條綠色通廊,結合木蘭溪休閑景觀帶,整體構筑綠色生態的宜居宜業宜游環境。 ★旅游文化融合 促進產業大發展 工藝街古韻典雅,博覽城氣勢雄渾,令游客流連忘返;而“仙作”更以其源遠流長的文化,精湛的工藝吸引四方來賓。“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平穩,文化和旅游融合,促進產業大發展是大勢所趨。”采訪中,榜頭鎮副鎮長陳陽如是說,仙作工藝小鎮,規劃圍繞紅木產業集群,目標定位打造全國最大的紅木古典家具生產基地、紅木文化創意基地、紅木電商核心區、工藝旅游示范區。 挖掘內涵,提升工藝產業附加值。不斷挖掘仙作工藝內涵,融入文化創意因素,以建設大師創作展示、百家創作村、主題創意工坊、工藝大師館、工藝美院、江濱文創公園等項目,充分提升仙作工藝技術,打造集旅游觀光、購物消費、親子體驗為一體的工藝特色小鎮。 設施先行,完善產城融合功能。以“三生行動”(生態、生活、生產)為抓手,完成龍騰路、濱溪大道、舊仙榜路改造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泉山舊社區實施“穿衣戴帽”工程,實現民宿、咖啡廳、背包客等多功能融合;對榜頭新區內的新社區通過配套高端酒店、商業等,完善產城融合功能,大力推行貨幣化安置。 文旅融合,旅游帶動吸引人氣。參與全縣全域旅游分工,以國家5A級景區建設為標準,以仙作和文化兩大核心魅力為背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建設名師創作室、仙作博物館、觀光工廠、美食城,構建以旅游促工藝、以工藝帶旅游體系,不斷提升“仙作”紅木產業在國內知名度。通過小鎮創建帶動輻射工藝產業園周邊發展,利用靈山寺周邊1000畝林地打造休閑養生公園,策劃引進知名房企開發建設公園周邊500畝高端休閑住宅區,集聚人氣。 盤活存量,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推動“六編六雕”、國畫、油畫、石雕等傳統工藝文化傳承創新,引入工藝產業園,發揮其工藝、表演等商業價值;對已竣工企業部分閑置廠房,通過招商引資進行盤活利用;督促未竣工企業加快施工速度,確保盡快投入使用。 ★項目紛紛上馬 吹響攻堅集結號 仙作工藝小鎮啟動項目12個,計劃三年總投資23.7億元。 其中,龍騰路、濱溪大道總投資1.3億元,正進行征遷掃尾工作,計劃今年4月動工建設;工藝博覽城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利用現有閑置空間,盤活建設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仙作博物館、旅游接待中心等項目;利用現有建筑空間植入商務辦公、展示會議、餐飲休閑等復合功能,強化工藝博覽城空間利用率;產業園企業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13.7億,加快入駐企業竣工投產,依托閑置廠房,通過招商引資進行盤活利用,改造成集旅游觀光、購物體驗、吃住休閑于一體的工藝旅游示范區;舊仙榜路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改造沿街立面、路網及雨污水管相關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打造具有莆仙特色傳統特色老街,計劃年底動工建設;濱溪景觀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利用木蘭溪景觀帶建設小鎮客廳、仙作主題雕塑、仙作音樂噴泉、親水樂園、游船碼頭,開發小鎮休閑旅游線路,計劃2018年動工建設;紅木生態園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園區以中軸線景觀區為主,右側分布水景區,左側分布紅木專類種植區,后側分布巖石區和三級步道,計劃2018年全部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