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利農集團鐘山基地租用田地3000畝,已成為全市最大現代農業基地,主要從事蔬果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和銷售。而此前,這里到處還是一片片拋荒地。今年以來,鐘山鎮通過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逐步形成了規模化、設施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成為當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預計每個大棚辣椒產量為5-7萬斤,收益在11萬元以上。”高洪耀盤算著,他告訴記者,基地里共有大棚2600多畝,平時每天需要固定工人100多名,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在這里要給辣椒打芽、除草、澆水,采摘,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個兩三千塊錢。”農戶李玉蘭告訴記者。
目前共有近20家農業企業在鐘山發展規模種植,共流轉了土地2600多畝,全鎮有蔬菜、林木、食用菌等農民專業合作社101家,為當地200多農戶解決了就業問題。“接下來,我們想引進一些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及龍頭合作社,壯大特色農產品加工,促進集休閑、娛樂、旅游、采摘為一體的功能農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鐘山鎮鎮長周成興介紹說。
除了少數本地人,來這里購米的大部分是其他鎮上的顧客,“我們這里因為土質好、水源好,氣候好,種出來的大米很受市場歡迎。早在20年以前,鐘山大米就已經很出名。”加工廠的負責人謝元黎介紹說,自從廠里建成優質米產、加、儲、銷產業鏈,光去年整個上安米廠就加工優質米500多噸,凈賺了30多萬元。
這樣的“高產”得益于鐘山鎮政府對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視。為扶持鎮上大米加工廠擴大生產,鐘山鎮以超過30%的購農補貼鼓勵加工廠購買新設備,并幫助工廠與外地商家積極對接。有了好政策,黎明加工廠相繼投入20余萬元,從江蘇、山東等地購買了新研制的碾米機、無人收割機、無人拖拉機等,尤其是新型碾米機,出米質量特別高,每公斤能賣到7元。
2016年底,在我縣建立北部山區富美鄉村示范帶規劃中,鐘山鎮就占了5500畝的份額,這成為鐘山推廣工廠化育秧技術并建立優質大米精制加工廠的有利契機,鐘山鎮決定抓住機遇,培育發展農業品牌,注冊鐘山牌優質大米商標,打響鐘山大米品牌。
據悉,建成后的湖亭村劉莊壁院新村占地面積共35畝,總計建筑面積26422平方米,可接納安置100戶,其中地災點搬遷戶29戶,貧困戶4戶,住房困難戶67戶。從新村步行近30分鐘,我們來到住房困難戶楊林生的家中,記者看到,房子已經破敗不堪,隨時面臨倒塌的危險。老楊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里,出行就是爬坡上坎,說起新村建設,他很激動,“現在這個居住環境比較差,又沒有配套設施,我們大家早就盼著住進新居了”。
2016年11月,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湖亭村村民自籌資金建設壁院新村,一期建設54戶,每戶占地99平方米。為了讓動遷群眾早日住上放心、舒適的房子,鐘山鎮先后出臺了安置區工程建設的一系列制度,規范施工管理,倒排施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施工隊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克服夏秋季節雨水多、冬季天寒地凍的困難,采取了各種措施,加快了建設進度,安置區項目建設得到實質性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