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新工筆”山水畫家傅振文,學習過油畫、壁畫、漆畫。最后,他回歸傳統的國畫,并在國畫中,探索新的技法。 傅振文系仙游著名國畫家孫仁英先生入室弟子。孫仁英先生乃古典人物畫大師李耕之高徒,是仙游畫派的翹楚人物,擅長中國畫,作品題材豐富,花鳥人物、山水,無所不畫。 傅振文由于能躬身師道,潛心研習國畫創作,深得李耕國畫藝術真傳。近年來,他自己開個畫廊,常聚集各位知名畫家,通過畫展、沙龍等多形式的交流,四處虛心求學,把握畫壇最新動態,博取眾長,并能將國畫函授大學里所學的國畫知識與國畫創作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我喜歡陶淵明的樸素自然和恬淡?!备嫡裎恼f。在傅振文的筆下,山水都有了“悠然見南山”的意境,細細琢磨畫法,其中又有新意。 傅振文,從小就喜歡畫畫。在仙游職高美術班,素描開始學起,一個石膏、一個石膏地畫過去……一畫就是一天,也不覺得無聊?!坝X得畫畫非常好玩?!备嫡裎恼f。 中國繪畫中最經典的表達方式,非國畫莫屬。仙游,素有“中國國畫之鄉”稱號,亦是國畫大師李耕的故鄉。傅振文拜李耕高足孫仁英為師,學習了三年,打下堅實的古典人物畫基礎?!袄蠋煶Uf,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一生難忘的經歷?!备嫡裎恼f。 后來,迫于生計,傅振文也開過婚紗影樓,辦過彩陶廠。但一直沒有停下畫筆?!拔野l現,我最愛的還是畫畫。最懷念的還是和畫畫相關的那些年月?!?br /> 2005年,傅振文的“禮耕堂”成立,從事傳統描金漆畫和國畫創作——終于實現了“長途跋涉之后的返璞歸真?!?br /> 在禮耕堂,他結實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得到了藝術界前輩的悉心指導與鼓勵。他將師父孫仁英的國畫作品與縣書協主席林自林先生的題字“禮耕堂”掛在禮耕堂醒目位置,提醒自己,不忘師恩。 傅振文傳承仙游國畫傳統的寫意傳神,以形暢神,不拘細微修飾,構圖則十分強調有節奏的形式美,布局疏朗,氣象雄渾,內涵言簡意賅,概括力很強。如《干將莫邪》,為了反映鑄劍師生活的艱辛,他不拘泥于局部的造型,縱觀整個畫面,線條組織疏密有致,墨塊用色輕重有別,線條塊面舒緊有節,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 其古典人物畫作品,強調自我意識,注重傳統筆墨的抒情性和精神性的傳承,如《彌勒佛》組圖,形象喜慶溫馨;《高士》、《麻姑》等人物形象風流飄逸;筆力蒼勁,造型灑脫,構圖新穎,形神兼備。其作品《皆大歡喜》與吳孔庭《老虎》、劉元?!敦埿堋肥杖氡本┧吻f國畫精品展畫冊。 《達摩靜坐》圖寥寥幾筆,神態逼真,氣韻生動,回味無窮,讓人愛不釋手。 隨著審美方式多元化時代的來臨,藝術的雅與俗界限呈現出模糊而融合的趨向。傅振文別有匠心,用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表現出傳統藝術的優雅和神韻;用“雅”的品格去逐步提升“俗”的內涵和層次。如《劉海戲蟾》,畫面里的劉海顯得俏皮、有趣。 傅振文是個藝術多面手,精通漆藝、古玩,對國畫勤學苦練,善于吸收版畫、壁畫的優良傳統和西畫的用色采光,在人物畫創作上善于色墨交融,線面結合,在水、色、墨間柔合交溶、滲透、沖撞、堆積中,追求形象神韻的游動,將仙游傳統的國畫之靈性和精要與壁畫的典雅、飄逸結合起來,并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既把人物形象表現得充分飽滿,又保持了中國畫筆墨韻味和傳神生動的特色。 傅振文的古典人物畫常有人景相映成趣。為了避免單調,他往往將人物置于一種精心構置的氛圍和環境中?!端墒繄D》,將一位高士安置在高潔清雅的松柏樹下,青松、高士二者相得益彰,互為襯托,更能表達高士孤標自傲的畫面意境。 傅振文的青綠山水畫也很不錯,具有可觀、可賞、可收藏的價值。他用“新工筆畫”技法畫出的“青綠山水畫”,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2016年他的青綠山水作品《清音圖》入選福建省第四屆青年美術家提名展,2015年《假日》入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傅振文的山水畫注重對傳統繪畫的研習,融匯構成、裝飾等多種手法,融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山水畫精神的理解,在筆墨與用色上既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理念和傳統筆墨精神,又融入了現代東方繪畫色彩,從而加強了畫面的視覺感染力和中國傳統人文氣息。 山水畫,是一種表現山川之妙并能為畫家尋求某種精神寄托的畫種。在《清音圖》畫作中,高山流水有清音,屋宇樹叢相掩映。傅振文把自己的情思融入筆墨畫面之間,畫面中自我情思隨清音、嵐煙飄渺升騰處處可見,畫面的視覺感染力和人文氣息很強。 在青綠山水畫的探索實踐中,傅振文將古典的表現形式與現實生活中對山水的感受和諧地統一起來,以淡雅、朦朧的青綠主調色彩和霧雨瀠瀠的云山煙樹村居景象構圖,描繪出一幅幅山幽水秀、色調幽雅、意境曠遠的幽居圖。 山水畫《幽居圖》系列作品由10多幅小圖構成,既獨立成圖又可合成大圖,大圖且能渾然一體。畫風上注重法度、融會構成、裝飾等多種手法;善用點線面組合,交錯渾積,體現剛柔、優潤之美,有宋人山水雄健清雅畫風。 《幽居圖》這些系列作品,大多有一種清幽、飄逸、曠遠、朦朧、抒情詩般的意境,這意境其實是傅振文內心深處對幽居生活的一種向往,畫作正是他的人文情懷的外露。正是這種情懷與作品的詩意化,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畫中的幽靜、恬淡、舒適、愉悅的人文氣息,這種人文氣息是傳承宋、元時代可居、可游、可賞的傳統山水畫風,這也許傅振文對宋元山水畫意境的領悟和對仙游畫派畫風的繼承有關。 傅振文嚴格遵循恩師孫仁英先生的教導,而孫仁英先生又是謹遵李耕先生的教導:“俗世如此喧囂,何不回到古典中去,讓我們走到古人的生活里,如此氣安而靜,如此麗色閑情。” 因此,傅振文的山水畫常具有含蓄、空瀠的神韻之趣。整個畫面動靜統一,運用“高遠”、“深遠”、“平遠”的手法將畫面中的山川、流水、云煙與屋舍予以適當的配置,常能巧妙利用山體的實在性與云煙的虛幻性,讓山水畫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空靈感與飄逸感。再以仙游畫派傳統的筆墨、線條、塊面、節奏、韻律進行了書寫性的運行,使畫作的線條、塊面與墨色融為一體,將畫面中的山石、云霧、村舍、流水的原生態美感和清新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美輪美奐。遠山連綿,近水多情;遠處的山峰隱隱約約、虛無縹緲、好似仙境一般,近處的河流靜靜流淌、緩和輕靈、悠然自得。山間蒼松勁柏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氣定神閑,峰巒疊嶂之間,以水云貫穿其中,塑造出空靈飄逸的景象。河對岸隱約置有幾處房子,河水之間有一木橋通之,河岸上一兩人或依仗而行或愜意休息;房屋與山水共浴春色,木橋與行人靜動相宜;整個畫面天人合一,毫無違和之感。讓人感覺到畫家寓情義于山水之中,得山水之樂陶醉心田,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悠悠然…… 傅振文山水作品中呈現空寂、疏朗、靜謐、幽遠的境界,給人們感受到愉悅、蓬勃、升騰的意緒;洋溢著一股“人文”的氣息,而不是遠離現實的地老天荒;洋溢著一股自然和諧的氣息,而不是刻意的雕琢與矯飾……作品中蘊含著一種啟示——在自然的規律中,人物相和,物我兩忘。 在美術的世界里,傅振文不停探索。他學過油畫、也畫過扇面、壁畫、漆畫。“我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想畫什么,怎么畫?!笨催^很多展覽,傅振文的創作觀開始漸漸明晰?!皞鹘y文化,有一種生命力在。創作應該在傳統里浸潤后,再走出,再創新。”(綜合仙游今報) 【畫家名片】 傅振文,字祥山,寓禮耕堂。1974年出生,福建仙游人。系著名國畫家孫仁英先生的入室弟子?,F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工筆畫學會會員(學術秘書)、李耕畫院畫師、九鯉畫院秘書長、莆田市青年藝術家聯合會理事、莆田市畫院畫師、莆田市政協書畫院畫師、福建省仙作夢民谷博物館畫院副院長、湄洲媽祖書畫院常務理事,福建省造型藝術產業協會理事、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仙游縣第13屆政協委員。 2015年 作品《假日》入選“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美協主辦); 2015年 作品《訪友圖》入選“第六屆福建藝術節”美術書法作品展(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5年 參加福建省工筆畫協會“美麗鄉愁”莆田寫生展; 2016年 作品《清音圖》獲第四屆福建省青年美術家提名展(福建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6年 作品《松青鶴白東方紅》參加 正青春?第二屆福建省青年畫院作品展(福建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6年 作品《云山相依度春秋》參加首屆中國工筆畫省際聯盟優秀作品提名巡展(四川) 2016年 作品《松青鶴白東方紅》參加 青春獻給黨——紀念建黨95周年,福建省青年畫家優秀作品展(福建省青年美協主辦); 2016年 作品《尋幽圖》參加“見微知著”——湖南省首屆小幅工筆畫暨中國工筆畫省際聯盟小幅工筆畫邀請展; 2016年 作品《松青鶴白東方紅》參加“傳承紅色基因,共建鞏固國防”全省美術書法篆刻大賽。(二等獎); 2016年 作品《云谷幽居》入選福建省第三屆“意之大者”作品展; 2016年 作品《云山相依度春秋》、《秋山云起》參加“盛世氣象”2016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特邀畫家(廈門美術館); 2016年 作品《暖風》獲福建省第七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建省工筆畫協會主辦)。 2017年 作品《清音圖》入選2017全球水墨大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