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經發表就風靡全黨、全國,乃至于全世界。不愧是二十世紀中國文藝批評理論的經典文獻,長期以來對我國文學藝術界產生著無可替代的巨大影響。在其誕生七十五周年之后的今天,對其歌頌者有之,反思者有之,甚至還不乏批判者。在新的歷史高度和現代眼光的參照與審視下,對其重新進行解讀和評價,或許不無意義。 首先毛澤東把文藝隸屬于政治,公開闡明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這是世界政治家的的第一人!作為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偉大政治家,他明確地提出文藝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要為工農兵服務,為爭取民族解放的政治斗爭服務。 在這面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創作出許許多多鼓舞人心,振奮民族精神的偉大作品,號召全國民眾“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并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盡管后人挑三揀四地批評這是政治綁架了文藝。試問,不為現實服務的文藝,它會有什么生命力嗎?充其量就是“流行藝術而已”! 所以,企圖把文藝獨立于政治、社會、現實之外的想法無疑是荒唐的。 也許有人會說《講話》的階級性太強了。亂世重典,千年古訓,不可稍忘!盡管不少人要翻王實味、胡風的案,但這依然無損于《講話》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可以說,文藝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是毛澤東思想和《講話》的精髓之一。也是評判文學藝術的前提條件,那些反政府、反社會、反現實、反統一的文藝,卻要求別人的容忍,這可能嗎?試問,你為什么就不能容忍政府、社會和現實呢?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能容忍,而要別人對自己容忍,不是可笑的嗎? 其次我想說的是1956年,毛澤東又提出的“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又有人把毛澤東的前提抽掉了,認為是可以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抽象的“爭鳴”,甚至認為只有批判才是文藝,歌頌就不是?,F實生活,肯定是既有批判也有歌頌的,都是要有前提條件的。而且有權批判,就有權反批判呀!社會需要歌頌好的,引導好的傾向,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 對于文藝理論的討論,不是幾千字的小文章所能勝任的,也不是我這個平頭百姓所勝任的。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他總能用通俗、簡明的語言語出驚人地從社會、政治的角度闡明富有哲理、具備方針大政的偉大主張奉獻給我們。無論是“兩為”還是“雙百”都像1946年在重慶發表的《沁園春·雪》一樣震撼世人,震撼歷史,彪炳千秋,彪炳汗青! 所以我還想說:“兩為”“雙百”是文人的指針,是文化的指針,是文藝的指針。同時也是對文人、文化、文藝的另類的批判! “雙百”之于文人,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批判,善于批判;敢于歌頌,善于歌頌。 “兩為”之于文人,就是要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寫出社會歡迎,人們喜聞樂見的好文章,好作品! 相信《講話》的威力還在,毛澤東思想的威力還在,仙游作協的文人們會在《講話》的指引下,寫出更多更好的,服務大局,鼓舞大局、發展大局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