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里,不能不讓人感嘆仙游山的俊秀、大自然的神奇! 然而,我去那兒,不是為了看秋天的美景,而是為了探尋我心中的母親河——木蘭溪源頭。
木蘭溪源頭位于仙游縣西苑鄉仙西村的黃坑頭,海拔883.8米。走近黃坑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高大挺立的石碑,上面鐫刻著出生于仙游縣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于2012年5月4日題寫的“木蘭溪源”四個大字。在這里,我根本無法想像木蘭溪之宗竟不是滔滔流水,而是一股股細微的清泉和一片長滿野草的濕地荒灘。我和同伴尋了老半天,才找到最終端的一個泉眼,她隱藏在一塊若隱若現的巖石下的青草叢中。泉眼的下方聚集了眾多大大小小的水坑和幾個較大的水塘。周邊林木參差,芳草萋萋。藍天白云倒映在清潔可鑒,漣漪輕泛的水塘中,構成了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木蘭溪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從源頭至興化灣,干流長105公里。上游河道一波三折,蜿蜒曲回,其間匯合了仙游、永春、德化360處澗流。源頭流域有30多公里是在仙游山的荒山野林中流瀉。溪徑所經之處,兩岸峰巒迭翠,溝壑縱橫;林間云游霧繞,野花競放。景色四時俱佳:春天,竹林沿溪而綠,素榮滿枝,與滾滾溪流相映成趣;夏天,葉果同綠,山肥水滿,風景格外秀麗;秋天,碩果懸枝,橙黃桔紅裝點山河,嬌美無比;冬天,層林在含露披霜孕育新的希望之時,溪水正緩緩而流,碧綠如玉。這幽谷清溪,芳草遍野的靈秀之地,正是木蘭溪水終年清冽甘純的原因。
沿著木蘭溪源順流而行,一路上,我只顧凝神靜賞,除了驚羨,說不出一句貼切的贊美之辭。且看木蘭溪水,一開始在起伏不平的山石河床上歡躍地奔流著,發出的是琴聲般叮叮咚咚的響聲。過了幾重山后,便像一匹烈性野馬,在峽谷里,騰空飛躥。時而猶如自天而降,飛流直下;時而好似一條青龍,曲折回蕩,任意東西;時而在淺灘上滑落,宛若羞澀的農家少女;時而匯流成柱,撞擊著巨石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是第一次來到木蘭溪的源頭,在這青山綠水中探尋游走,心之凈,神之怡,讓我深感愜意!
隨著仙游山水利工程的興建,木蘭溪源頭流域有的河段已被改道斷流,一些希奇的自然景觀幾近消失。誠如可與“九鯉飛瀑”相媲美,大斧劈斷一般,插水接天、直上直下、落差高達200多米的龍過轎墨斗線三級大瀑布,已近乎沽渴。個別可貴的人文景觀,也只能搖曳于記憶之中。今日的滄海是昔日的桑田,遠觀近望,不禁萌生出追思無著、欲望無系的惆帳。那一條從遠古流向未來的小河,那一處處絕妙佳景,經過千百年的日夜流淌后,就這樣凝固成了美麗的傳說。
當然,失去的不一定要悲哀!只要失去的值得,就不必久久不能釋懷!
如今,仙游山家家戶戶都已通了電,用上了現代化電器,仙游山人過上了與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美滿的生活。為300萬興化兒女的生存繁衍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的木蘭溪源頭水環境,經綜合整治也已取得明顯成效。木蘭溪源已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海峽西岸重要生態經濟圈,并即將升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海西的后花園,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已涵蓋西苑、石蒼、菜溪和社硎4個鄉和1個國有林場,擁有水源涵養林區總面積19529.7公頃。這里生長著各類野生動物422種,真菌137種,有維管束植物1366種,植被群系34個,群叢54個,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植物49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野生動物13種;這里有聞名遐邇的九座寺、西國寺、無塵塔、張公殿、紀氏祠堂、漢代古村落、革命老區基點村和菜溪巖、金鐘湖、仙水洋、石谷解、十八股頭、禹門三級浪、白鷺嶺古道、墨斗線三級大瀑布等諸多名勝古跡。
圍繞母親河源打造的根文化和生態旅游文化,將為母親河的保護和傳承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新一輪保護木蘭溪源的環保行動正轟轟烈烈地在興化大地展開,一個融合環保、生態、旅游、文化和經濟建設為一體的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和環保教育基地將在源頭周邊規劃并付諸實施。母親河將繼續用她博大的胸懷和偉大的母愛,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興化兒女…
哦,美麗的木蘭溪源頭,舊貌換上了新顏的你,正以你特有的風采,向世人展示著你新的神韻與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