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仙水洋景區受到游客青睞,成為當地擺脫貧困的重要資源。 6月3日,仙游縣西苑鄉鳳山村新村建設入口,占地45畝多的鳳山新村已基本成型,30多幢樓房拔地而起。新村對面成片的濕地松郁郁蔥蔥,讓新村增添了蓬勃的朝氣。 今年1月4日,市委書記林寶金來到這里調研扶貧開發工作,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與鄉、村干部及群眾探討擺脫貧困、加快發展的路子。近半年過去了,這里的脫貧攻堅進展如何? 上午10點多,55歲的村民陳慶龍正在這里忙活,用手推車把磚頭運到要鋪設的位置。話語不多,但看得出,他干得很踏實。 兩個小孫子不幸殘疾,需要長期治療,這是陳慶龍家致貧的原因。帶孩子出去打工不方便,不外出打工又沒收入,誰來照顧小孩?這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困難。 村里把陳慶龍列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并安排他和兒子一起到鳳山新村里打散工。這樣,每人每月有1300元收入。加上家里種植水稻一年4000元收入及低保金、糧補等,今年,陳慶龍家可以摘掉“窮帽子”。“現在可好了,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孩子”,陳慶龍的妻子高興得合不攏嘴。 像陳慶龍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在外出就業與留守家中照顧病人的現實“兩難”中,“家門口”就業,撐起了貧困戶一片天。 在鳳山村部的墻上,記者看到《西苑鄉鳳山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作戰圖》,圖中詳細列出村里貧困戶基本情況、幫扶措施、實施內容、工作目標及完成時限等情況,目標清楚、任務明確。 “通過‘掛圖作戰’,使精準扶貧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工作職責更加明確,從而實現精準扶貧工作推進不拖延、扶貧見成效。”村主任陳元江說。 鳳山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全村轄3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450戶224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戶53人,其中國定扶貧1戶4人,省定扶貧10戶49人。 找出貧困人口,還要找準貧困原因、找對脫貧方法。通過走訪、摸底、調研等,鳳山村11戶村民脫貧方案開始明晰。對缺乏資金的貧困戶,進行金融扶,聯系縣農村信用社給予貼息貸款;對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開展就業扶,給予精準扶貧公益性崗位,或者介紹到保潔公司、企業、工廠就業;對因病、因殘、因學的貧困戶進行兜底扶,全部納入低保戶,每月發放最低生活補助…… “陳國貴,國定,因殘,幫助搬遷集中安置在鳳山新村,介紹其女兒到仙游縣一廚具專賣店上班,月工資1800元;佘玉庶,因殘,安排做公益性崗位保潔員,月工資1230元;黃元朋,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幫助發展養殖蜜蜂一年收入9000元”……對癥下藥、靶向治療,11戶貧困戶中,國定貧困戶陳國貴及另外4戶貧困戶已于去年實現脫貧;另外6戶貧困戶今年可完成摘帽目標。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若將扶貧比作“繡花”,鳳山村的脫貧實踐,則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練出“針”功夫,做細做實、取得了實效。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村兩委干部每人結對一個貧困戶,必須不定時解決所結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實行脫貧一票否決制,掛鉤干部在2018年不完成任務,將不作為下屆村兩委干部的換屆候選人。 鳳山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第四批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地處仙游縣環山區生態旅游經濟區內,擁有仙水洋、仙巖洞、仙人谷、九仙溪水庫等生態景點,旅游資源豐富。在陳元江看來,扶貧的重點和難點更多還在集體經濟。沒有集體經濟或單靠“輸血”,什么事情都不好辦;有了集體經濟,就有了資金來源,對真正有困難的,村里可以幫扶。為此,在讓貧困戶脫貧的同時,村里已經開始謀劃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鳳山村通過舊村整治、土地復墾獲得的補助,發揮“造福工程”等政策疊加效應,繼續推進鳳山新村建設;向上爭取扶貧專項資金,投入光伏發電項目,目前一期已投入60萬元,建設規模60千瓦,可實現年收益率11.7%,二期項目正扎實推進;圍繞仙水洋景區,成立旅游服務公司,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成立旅游開發公司,開發利用好村里的仙人谷、石人頭等景點,帶動群眾增收;大力發展濕地松、油茶基地及林下經濟等,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擺脫貧困、實現蝶變,今日鳳山,村民們正朝著全面小康目標邁步前進。 (湄洲日報記者 黃國清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