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茶業家庭農場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入股文旦柚合作社,每年固定增收7000元……”6月16日,仙游龍華鎮金溪村貧困戶李元強領到上個月打工的收入,高興地與記者算起賬來。 李元強今年26歲,家庭情況特殊,全家只有他一人,因為身患疾病,難以從事高強度的勞動,一直以來都是依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眼下,通過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入股文旦柚合作社,平日他在金溪村信藝茶業家庭農場做一名季節工。“社會積極幫扶,減少了很多負擔,自己也增強信心,生活日益改善。”他說。 金溪村位于仙游縣城西南部,地處仙游、泉州結合部,2006年確認為革命老區基點村,也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54個“老少邊島”掛鉤幫扶的貧困村之一,村民以種植茶葉為主。現有人口1458戶56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82人。 為讓村民脫貧致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注重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挖掘內部發展潛力,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找準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金溪村抓住機會,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商討實施脫貧措施。近年來,下派駐村任第一黨支部書記的許益斌與村“兩委”班子一同研究金溪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一村一品”項目建設為基礎,把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金溪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的總思路。 “金溪致力于引領茶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產業人員的素質和產業規模,建設茶公園,結合精準扶貧,探索出‘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許益斌說,原先村里茶品種比較落后,茶農效益低、產量小,目前建成的第一期茶公園種植了40多個品種,村里的茶葉種植大戶給茶農做強化技能培訓,龍頭企業制定統一規范的茶葉標準,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統一評級,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把茶產業打造成為實施精準扶貧的中堅力量。”許益斌介紹,金溪村立足自身資源和優勢,依托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金溪茶業有限公司,不斷加強茶葉標準建設、規范使用農業投入品、多施有機肥、綜合防控病蟲害、提升加工能力等,茶葉品質得到不斷提升。 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茗茶溢馨香。他告訴記者,目前全村共有86家茶葉加工廠,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各1家,茶業合作社4家,有茶園3000畝,在外承包的茶園有1.5萬畝,年產量4500噸,年產值突破億元,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盟等52個國家和地區。福建金溪茶葉有限公司出品的茶葉更是通過歐盟的有機認證。 金溪村的扶貧實踐,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今年45歲的楊秀春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楊秀春的丈夫患有精神障礙,喪失勞動能力,一直臥病在床,雙胞胎兒子中學在讀,全家只靠她一人打零工賺錢,生活過得十分困難。現在楊秀春被安排到茶企上班,同時還給予她小額貸款5萬元投入茶業合作社,每年收入7000元,加上每月一家900元的各類補助,生活大有改變。 該村實施精準扶貧以來,通過推薦就業、教育扶貧、安置公益性崗位、申請小額貸款等扶貧措施,共實現16戶60人脫貧,占總貧困戶的64%。曾經貧窮的金溪村,如今成了全縣精準脫貧的示范村,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如今,來到金溪村,新建成的“同心小區”新型社區寬敞整潔,一棟棟改造后的庭院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 得益于“一村一品”的發展,金溪村有了自己特色產業,群眾正一步步邁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活。市農業局局長林鋒說,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既要解決好當下村民的生活問題,也要謀劃好長遠發展方向。金溪村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績,創造了許多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下一步,市農業局將加大力度,統籌謀劃,綜合施策,為貧困地區“一村一品”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讓更多的貧困人口盡快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