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歷史上的園莊有近二十座土樓,分布于楓慈溪沿岸的后蔡村、土樓村、霞山村、楓林村、云峰村、洋尾村以及東石村等地。
東石土樓:又名亦可樓,位于仙游縣園莊鎮(zhèn)東石村樟下自然村,是清康熙庚寅年(1710年)東里人鄭珠甫為抗御山寇而建。
解放后20多年的時間內,亦可樓一直被當作東石村的村部使用。1984年被確定為第三批仙游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莆田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土樓。
超然樓:位于霞山村前魏自然村。全樓共兩層,三合土外墻,長15.5米,寬14.4米,內部為木結構建筑。
中有天井和回廊。正面石門由青石雕刻,十分光滑平整。石門上方雕刻行書“超然”二字,三枚石刻印章隱有字跡,尚未能辨認。
超然樓原為獨棟的二層土樓建筑,后期在土樓前建二層護厝,與土樓連為一體。
山兜土樓:位于霞山村前魏自然村,與超然樓是姊妹樓。兩座土樓位置相鄰、年代相近,均為清代土樓,但山兜土樓沒有天井和回廊,規(guī)模小于超然樓。
馬洋埔土樓:坐落洋尾村境內,位于曠野之上,臨溪而建。馬洋埔土樓與東石亦可樓淵源深厚,前者的建設年代更早,規(guī)模更大。
大井土樓:位于云峰村大井自然村大井溪畔,故且以“大井”為土樓命名。
現(xiàn)土樓大部分已損毀,僅存東面整體和南面、北面部分墻體。依現(xiàn)存墻體可以推測,大井土樓長約22米、高約18米,三層架構,底層墻厚約1.2米,可見大井土樓盛時的宏偉壯麗。
聚斯樓:位于霞山村霞樓自然村,當?shù)鼐用褚喾Q為霞山頂寨聚斯土樓。
目前聚斯土樓,僅留下一個土樓大門,蒼勁“聚斯”字孤零零嵌入搖搖欲墜的土樓大門上,讓人不勝惋惜。
元忠土樓:據(jù)考證,該土樓系清代土樓,為土樓村吳元忠所建,暫以元忠土樓為其命名。
劉坑土樓:位于楓林村劉坑自然村,清代建筑物(具體時間不詳)。
土樓為三合土石木結構,土樓長寬各為20米、高12米,土樓內部為三層木質架構,屋頂為青瓦片。
1977年因村民建房需要,拆除了部分土樓墻體,1979年部分土樓墻體被拆除用于劉坑橋頭路基建設,1984年殘余土樓墻體被村民拆除用于民房、公廁墻體。目前土樓大部墻基尚存。
后楓土樓:位于楓林村后楓自然村,清代期間建設(具體時間不詳)。
土樓為三合土石木結構,長為18米、寬20米、高10米,內部為三層木質架構,屋頂為青瓦片。
作為福建土樓的“飛地”,園莊土樓建筑獨立于閩西客家土樓,其突出價值是為研究莆仙地區(qū)清代土樓建筑技術發(fā)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土樓的建筑風格和營造技巧背后,還蘊藏著人與自然與社會相互適應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下一步,園莊鎮(zhèn)將不斷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稟賦,把土樓保護好、利用好、發(fā)展好,匯聚成最具代表性的園莊元素,打造靚麗的莆田“土樓”名片。
今報記者 黃劍普 通訊員 王瑜 趙鐵新 文/圖
◎鏈接:
園莊鎮(zhèn)土樓建筑群名單及其現(xiàn)狀(按完整程度排列):
東石村——亦可樓(保存完整)
霞山村——超然樓(保存完整)
霞山村——山兜土樓(保存完整)
洋尾村——馬洋埔土樓(外墻完整)
云峰村——大井土樓(尚存部分外墻)
霞山村——聚斯樓(尚存石門)
土樓村——土樓(尚存部分墻體、偏門)
楓林村——劉坑土樓(尚存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