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下情誼

手術臺上 
返鄉前與同事合影 
這名重傷青年后來被成功解救 
體驗當地風情 
重新投入工作崗位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接連酷熱的高溫天氣讓很多市民、網友直呼受不了,類似“非洲友人在中國中暑”的新聞、段子層出不窮?!罢娴谋确侵逕岷枚?,我最近都不敢出門,成天呆在家里。”對于剛剛回國不久的陳建彬來說,國內的高溫讓他也是十分不適應。當然,博茨瓦納的這個時候正是冬天。 陳建彬,縣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2015年6月6日,帶著祖國的重托、親人的牽掛和友人的祝福,他跟隨我省第14批援博茨瓦納醫療隊來到非洲博茨瓦納共和國,開展為期2年的醫療支援服務。他也是我縣第二位援外醫生,首位援外醫生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時任縣醫院兒科醫生的凌龍美。 兩年后,剛剛結束援助工作回國的陳建彬,回味起在非洲的工作、生活經歷,既有異國風情帶來的內心震撼,也有艱苦條件下的心酸與苦楚。但對于不遠萬里援非的選擇,卻仍然無怨無悔。 ◆ 窘迫的醫療條件
博茨瓦納位于非洲南部,地廣人稀,瘧疾、登革熱、血吸蟲病、絲蟲病、鉤蟲病、性病、艾滋病等各種疾病嚴重威脅著這個國家。 “大部分醫生都是國外援助的醫生,本國的醫生很少。”陳建彬說道,他所援助的醫院是位于該國弗蘭西斯敦的仰加圭醫院,這里的醫療條件十分簡陋,醫療設備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病例都只能手寫。本國醫療水平很落后,培養出來的醫生很少,水平也跟國內差很多。 醫療條件差、醫護人員專業素質低,這是陳建彬對博茨瓦納的第一印象。 “護士連換藥的常規操作都不規范?!标惤ū蚋嬖V記者,很多護士為病人換藥、包扎時甚至不會消毒,直接上手操作。擔心病人傷口感染,陳建彬經常只能自己上陣,為病人換藥。有一次,陳建彬看到一個病人包扎好的頭部有血液滲出,上前查看后發現紗布下竟然有一些玻璃碎片。原來,病人頭部被啤酒瓶砸傷,護士處理時只是粗粗包扎了下,沒有仔細查看受創情況。最后,經過一番手術,陳建彬才將病人頭部的玻璃碎片取出。 “Quick!Quick!Quick!”這是陳建彬在仰加圭醫院里最常說的一句話。博茨瓦納人的生活節奏慢,工作節奏也是“慢吞吞”。加之本身醫療資源緊缺,時常出現一些藥品緊缺、設備故障、停水斷電的情況,但他們維修、采購的時間往往要近一個星期乃至更久,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 醫療隊水平有口皆碑 在缺醫少藥的博茨瓦納,中國援外醫療隊以高超的醫術挽救生命,被當地人民稱作“健康守護神”。陳建彬還記得自己的第一臺手術,是一位腦部嚴重外傷的病人,已經被送入了“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在陳建彬的努力下,成功挽回其生命?!昂芫脹]看到病人從ICU或者走出來了?!笔中g成功后,仰加圭醫院的領導這樣說道。 去年5月30日凌晨,醫院接收了一位創傷者,病人頭部被折疊刀刺傷,整個刀子全部插入腦內,僅刀柄裸露在外。正在值班的陳建彬接到傷者后,立即進行檢查并手術。最終,手術十分成功,折疊刀成功取出,病人的病情穩定了下來。這個手術也在當地醫院引起轟動,外國醫生和當地群眾都豎起大拇指,成為援外工作的一段佳話。 “這里醫療條件雖然差,但是醫生的地位很高,大家都很尊重醫生?!标惤ū蚋嬖V記者,在博茨瓦納的醫院里,對病人來說,醫生是說一不二的。由于該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前來看病的人很多,而醫院里大部分科室只有一兩個醫生,導致很多病人需要排很久的隊才能看上病,對此,病人從來也不會有怨言,更不會鬧事。在這里,不存在“醫鬧”。 ◆ 傳染病與治安成威脅 對援非醫療人員來說,“職業暴露”是最大的威脅。博茨瓦納是全球艾滋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這里18—35歲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達37%,住院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是高達70%—80%。 陳建彬是一名外科醫生,手術多,接觸血液的機會多,感染的風險也大。有兩次,他甚至直接面臨被感染的威脅。一次是手術時不小心被針扎到,另一次是被病人的血液濺到眼部。為了避免感染,他吃了防治艾滋病的藥,服藥后的反應很大,嘔吐、腹瀉、頭痛等癥狀都讓他擔心不已。所幸之后進行復查時,確認未被感染,這時,陳建彬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而在檢查結果出來前,他都不敢與家人提及此事。 “非洲的艾滋病、瘧疾確實讓人害怕,心理壓力還是蠻大的?!标惤ū蛘f,這些是每一位奔赴非洲的醫療人員所擔心的。 除此之外,博茨瓦納的治安狀況也很差,搶劫、斗毆等事件層出不窮?!拔以谀沁吔舆^的病人大多數都是因為斗毆打架受傷的,所以自己不免也很擔心。”陳建彬告訴記者,因此,他們平時出門至少要三兩結伴,半夜根本不敢出門。所幸醫療隊員們所在的房屋安保系統較為完善,進出門要經過3道大門。除了這些,他還養了一條看門狗,加強自身安全防護。 ◆ 重返原崗位 “顧得了援非,就顧不了家”,這是所有援外醫生的心聲。如果說援非生涯有什么遺憾的話,沒能陪伴家人恐怕就是陳建彬最大的遺憾。陳建彬有一個女兒,他走時女兒剛上初中,如今回來了,女兒馬上就要上高中了?!八腋咧羞@一最緊要的關頭我可以陪伴她?!标惤ū蛘f道。 問及陳建彬在博茨瓦納兩年里最大的感觸,除了實現自己救死扶傷的職責,更是在非洲那廣袤的土地上結交了深厚的友誼,那種感情,旁人是無法感受到的。 “能夠入選援非醫療隊,是對陳建彬本人的高度肯定,而他的精湛醫技,也為我們醫院贏得了榮譽?!笨h醫院院長郭賽雄說。 “有需要的話,我愿意再去一次。”剛剛重新投入縣醫院工作崗位的陳建彬鄭重地說下這句話,這也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一種最好的交代。 ◎花絮 “呆呆的”異國生活 剛到異國他鄉,完全不同的生活節奏與生活習慣也一度讓陳建彬十分不適應。身為南方人,陳建彬是吃著米飯長大的,而在博茨瓦納,主食卻是一種名叫“PAPA”以玉米熬制出來的食物,其他食物則都是以牛羊肉為主,剛開始吃著新鮮,之后卻讓他大感不適應。 “那邊人有點‘呆呆的’,很死板?!标惤ū蛐Φ溃┐耐呒{的生活節奏跟國內不同,當地的店鋪平時一到晚上就不營業了,逢著周末,早上10點才營業,下午3點多就關門。有一次,陳建彬跟隊員們去飯店吃飯,下午6點40分到店,才點完菜,商家就過來說7點要關門,隨后就把他們趕出店門。 當地人“呆呆”的性子在陳建彬看來也很有趣。由于當地教育水平低下,很多人甚至不會算數,許多家禽都是按只賣。一次,陳建彬和幾個中國同事到一家養雞場,準備買幾只雞回家做菜。挑完雞準備結賬時,農場主掰著指頭算錢,算了半天算不過來,最后只能這一只找完錢,再重新開始算另一只。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