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金銀珠寶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莆田秀嶼區上塘珠寶城舉行,共征集到參賽作品950件;
2日,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十九屆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在湄洲島舉辦;
3日,世界工藝美術博覽會、中科院第三屆中國國際傳統工藝技術博覽會、2017年第五屆中國紅木家具精品博覽會在仙游縣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開幕,短短3日意向簽約5億多元,實現交易3億多元……
年終歲末,莆田文化產業盛事連連,活力四射。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也是引擎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莆田大力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文化產業,走出一條傳承創新并重、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形成五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地域品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遍地開花,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人物不斷涌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連續七年居全省第一。
傳承文脈,在傳承中打響品牌
在莆田工藝美術城,走進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傳承人方文桃大師工作室,一座四面千手千眼觀音雕像引人注目。這座觀音雕像是峨眉山大佛禪院的鎮寺之寶烏木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像的微縮版,貼花金四面造像,既繼承明代造像特點,又有所創新。“2004年,我在莆田做出雕像小樣,后來在南京按比例放大,再運到峨眉山安座。”方文桃歷時3年才完成這座觀音像,共計3000多只手,為國內千手觀音之最。
今年75歲的方文桃從事雕刻藝術60年,尤以宗教題材雕刻聞名,是莆田木雕的一張名片。“莆田雕刻技藝之所以能代代相傳,形成文化產業,源頭在于歷代手藝人的傳承和堅持。”如今,他依然堅持創作和帶徒,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匠心堅守,也是莆田深厚文脈的歷史傳承和工藝美術大師群體的一個縮影。
莆田文化底蘊深厚,民間工藝豐厚多彩,擁有媽祖文化、南少林禪武文化、九仙祈夢文化、科舉文化、工藝美術文化、莆仙戲文化等特色傳統文化,衍生出門類眾多、技藝精湛的莆田工藝美術。在歷代文人雅士的影響推動和能工巧匠的實踐探索下,至明清時期,莆田形成木雕、石雕、宗教造像、金銀首飾加工等手工藝行業,并盛行于當代,形成豐厚的地域文化資源。
如何將地方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近年來,莆田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形成以工藝美術為主,跨界融合、多元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亮出莆田木雕、古典工藝家具、金銀珠寶首飾、工藝油畫、媽祖文化旅游等5個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品牌。
其中,莆田木雕是中國“四大名雕”之一,在中國高端工藝品市場及收藏界極具品牌效應;古典工藝家具為中國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高檔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金銀珠寶首飾加工制造、批發零售占國內市場份額近70%;工藝油畫出口總額占全球市場份額30%左右,被譽為全球三大油畫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全球共有媽祖信眾約3億人,每年來莆朝拜、觀光達500多萬人次。
依托地域文化品牌效應,文化產業在莆田呈現集聚發展態勢,特色文化產業園區遍地開花: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省首批六大創意產業重點園區和十大文化產業重點園區的仙游縣工藝產業園,包含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壩下工藝走廊、仙游國際油畫城和中國石藝文化城等項目,力爭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紅木家具生產基地和交易市場;莆田工藝美術城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工藝品專業交易市場,全球最大的檀香木、沉香加工交易基地;上塘珠寶城,已形成銀飾、人造寶石、壽山石雕三大生產交易產業,成為國內重要的珠寶產品集散地及珠寶藝術中心;北高國際珠寶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5億元,集加工、生產、研發、展覽、銷售為一體;莆田國際油畫城聚集100多家知名油畫企業、常駐畫師200人,延伸加盟畫師1900多人,是年產值30億元的專業市場……
融合創新,在創新中優化升級
12月5日,位于城廂區的歐雅藝術制品有限公司員工忙著打包發貨,一批5700張的現代油畫正在裝箱準備發往美國。走進生產車間,幾位畫師手持畫盤,游走在畫布之間,分部位進行油畫創作……在這里,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的油畫從公司大師工作室被設計創作出來,走上流水線,發往世界各地。
歐雅公司每月油畫出口量近3萬張,去年產值1.3億元,已成為莆田現代家居裝飾重要的技術開發中心和工藝油畫生產的龍頭企業,帶動油畫產業整體發展。
12月3日,在第五屆中國紅博會上,作為仙作古典工藝家具的龍頭企業,三福集團推出全新品牌“和木生彩”,從設計理念到品牌加盟,再到多元化合作,都釋放出融合創新發展的業態趨勢。“未來的古典工藝家具產業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優質的產品、一個良好的品牌,更需融合行業各種力量,共同打造大平臺的全新模式。”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會長、三福集團董事長黃福華說。
同一天,《仙作古典家具》標準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宣布頒布實施。標準規定仙作古典家具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產品質量明示卡、包裝、貯存與運輸的要求等。該標準與國際接軌,在國內是首次制定。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紀正昆說:“仙作以標準化推動產業的國際化值得行業學習、借鑒。”
事實上,莆田其他文化產業品牌相繼制訂行業標準,以標準化推動產業在優化升級路上越走越寬:今年4月,以莆田人為主要成員的省沉香協會發布《天然沉香分級規范》的團體標準;近年來,莆田金銀珠寶首飾產業龍頭企業華昌珠寶也主持制訂1項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5項地方標準、多項企業標準,還牽頭組織制訂4項閩臺互認標準……
“融合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藝創新,還體現在業態創新上。”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金煌說,三福集團的藝術展廳已成為游客必經之地,正在建設的三福工藝園也將成為觀光工廠。目前,莆田正大力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以經典線路為核心,以節慶活動為平臺,以特色體驗為抓手,重點打造媽祖文化游、九仙祈夢文化游、南少林禪武文化游、水利文化游、工藝美術文化游和紅色文化游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跨越發展。
科學謀劃,凝聚文化發展合力
“過去是窩在家里看莆田,現在是立足世界看莆田。”王金煌說,莆田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得益于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
2010年,莆田委托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編制《2011—2020年莆田市文化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東方工藝美術之都”“海峽兩岸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等三個戰略定位,重點推進一批文化產業園區、一批公共文化設施、一批文化品牌活動、一批文藝創作精品等“四個一批”文化項目,全力塑造莆田文化品牌、產業品牌、園區品牌,構建“一心兩翼五基地十新城百大師”文化產業發展大格局。
莆田在全省率先成立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下設辦公室,掛靠在市委宣傳部,負責擬定全市文化發展戰略規劃和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措施,協調解決文化改革發展有關問題。同時,市里先后出臺《加快建設“文化莆田”的實施意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認定命名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管理的意見》,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各地年度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從2010年起,莆田率先設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就重點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產業融合項目以及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扶持,已累計撥付專項補助資金5100萬元。
得益于政策推動,莆田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3.58億元,同比增長11.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9%,占比連續七年高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增加值128.03億元,同比增長9.4%,占GDP比重為8.9%,居全省首位。
去年,莆田出臺《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提出實施“一區、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動”,即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打造五大國際品牌,推進九個專項行動。其中,“媽祖文化”“工藝美術”兩大品牌名列其中,“文化繁榮”也列入九大專項行動之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按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進程。”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