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美術史論家,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席教授認為:“畫派都是后人認定的,不是當時就成立的。歷史上的畫家群體,當時并不以畫派命名和自居,畫派之名都是史學家在研究中約定俗成的。”
至于如何劃分認定“畫派”,一般采用“地域劃分說”“文化源流說”“題材取向說”“師徒血緣說”“筆墨技巧說”“創作方法說”等。
中國繪畫史以地域命名“畫派”,系自明代起,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稱:“國朝名士僅戴文進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
著名學者,清末翰林院編修張琴在其著作《莆田縣志》的第三十三卷“李在”條目中指出:其人物筆致蒼古,八面生動,開“閩派”之先。《閩畫史稿》作者梁桂元在該著作中評論李在時亦言:“李在開‘閩派’之先。”
明代“浙派”“閩派”的開派宗師戴進與李在,同為明代宣德年間宮廷畫家。陳傳席教授在《中國山水畫史》中謂:“李在的山水僅略次于戴進,戴進被排擠出宮廷后,李在堪稱宮廷畫手第一。”又:“李在的山水畫在當時很有成就,也確有他自己的特點。明代宮廷和‘浙派’后期一些山水畫家,凡屬厚重工整一路的畫風大抵都像這個樣子。”
李在(1400—1487年),字以政,諱春谷,號龍坡居士,福建莆田江口人。李在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農歷三月初九,宣德中欽取入京,任宮廷畫院待詔,其歷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和成化五朝五帝,任宮廷畫師逾五十載,壽八十八,誠中國古今歷代畫家中壽高業著,而名垂畫史之大智慧者。
而福建“閩中畫派”亦稱“閩派”,與“海上畫派”簡稱“海派”如出一轍。
幾百年以來,各界學者在著書立說時,常用“閩中”意指福建。如清代黃錫蕃編寫的中國繪畫著作《閩中書畫錄》,清代李清馥所著《閩中理學淵源考》等。所以,在研究中國福建這個地域畫派時,學界人士仍沿用“閩中”這個意含東南福建,與“古閩”“八閩”地理概念相似,來梳理福建畫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循序漸進,科學系統地進行理論研究、深入考證、學術交流、鉤沉史實,并把作品結集出版,擴大影響,廣而告之等。
廣義的“閩中”意含整個福建地區,故福建歷代名畫家皆樂在作品上款識“閩中某某”,如清代閩西畫家黃慎在《呂虔獻劍圖》作品上款識“閩中黃慎寫”;福建仙游李耕于1959年應約為人民大會堂作《松鶴遐齡》時款識“閩中李耕作”;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畫家林容生亦常款署“閩中林容生”等。
福建畫史研究當下要完善的是意含東南福建之大“閩中畫派”,簡稱“閩派”,因“閩派”“閩中畫派”開派宗師皆為李在,“閩中”“閩”皆能代表福建,故大名鼎鼎的學者陳傳席教授為福建畫派題詞為“閩中畫派,源遠流長,幟樹東南,卓爾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