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巖扮靚了,快來穿越吧! ![]() 今秋九龍巖盤山道路開通以來,每天前往九龍巖尋幽探勝,穿越峽谷,旅游健身,禮佛問道的游客、香客絡繹不絕,尤其立冬以來,九龍巖古驛道楓葉漸紅,游人如織。 ![]() 九龍巖位于大蜚山森林公園規劃區內,境內擁有濃郁多姿的森林景觀、動靜相宜的水體景觀以及內涵豐富的宗教文化,被譽為仙游的天然后花園,是歷史悠久的大蜚山“十八勝景”之一。九龍巖又名“九龍潭”、“小普陀”,素以山光、水色、泉瀑、峽谷、巖石稱奇。蔚為壯觀的九龍巖大瀑布自瀑布山飛瀉而下,白練飄空,聲震山岳,澗底寒氣逼人,仿佛置身萬丈冰窟。明人舟庵曾有摩崖石刻“褱煙”二字,將九龍巖瀑布與廬山“日照香爐生紫煙”相媲美。九龍巖瀑布下依次排列九個深潭,泉水沿澗而下匯成九漈,潭因此得名。詩人王松坤曾賦詩贊曰:青山到眼勝瑤觴,瀑影潭煙野趣長。莫道秋來多瑟瑟,九龍盤處不施妝。 ![]() 九龍巖寺始建于宋朝,崇祀觀音大士,自古以來被奉為觀音道場,逢年過節,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或祈愿。傳說當年普陀山觀世音未成道之時常從東海云游到九龍巖采藥,引領百花仙子撒下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為天下的父老鄉親除垢去病,永葆康寧。如今九龍巖及將軍山上一帶巖石間仍長滿靈芝、石松、石茹等名貴藥材。后人感念觀音菩薩的恩德,遂建寺祀觀音,寺額“小普陀”。 ![]() 九龍巖寺后瀑布山大峽谷是明代仙游軍民抗擊倭寇的古戰場,俗稱“五百底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二月二十五日戚繼光率戚家軍奔赴仙游,與仙游軍民合力圍殲、斬獲倭寇五百名于瀑布山大峽谷。 ![]() 九龍巖寺門前是九龍巖水庫,匯九龍潭澗水澆灌周邊萬畝糧田,水庫集雨面積7.8平方公里,總庫容140萬立方米。 清朝興化令鄭黃燦有詩一首: 山如威鳳欲飛翔,書院今來只鹿場;崖蘚蝕余霜月句,風泉吹落澗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