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林業局解讀油茶發展實施意見政策 一、發布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油茶產業是一項投資少、投產早、管理容易、受益時間長、市場前景廣的朝陽產業。發展油茶主要涉及山區鄉鎮千家萬戶,引導扶持油茶產業發展,是縣委、縣政府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成為山區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可做到“不出戶也能致富”,是一項綠色富民工程,將對山區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產生積極的影響。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精準扶貧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我縣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大做強農村特色經濟,提高農村土地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推進新農村建設。 二、目前油茶產業建設情況如何? 全縣土地總面積276.68萬畝,林業用地面積203.87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4.5%,有林地面積191.77萬畝,森林覆蓋率70.57%,森林總蓄積量630萬立方米。全縣油茶林面積3.2萬畝(約30%的為老油茶林,粗放式經營,油茶總體產量不高),油茶專業合作社10家,目前沒有一家上規模的油茶加工企業,僅有十幾家小規模油茶加工作坊,很難適應油茶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為前提,以推進興林富民強縣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目標,以提高山林地利用效率和農村土地綜合效益為核心,充分發揮我縣山地資源優勢,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帶動全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打造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和富民工程,走出一條“不出戶也能致富”的新路子。 四、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堅持什么原則? (一)因地制宜、擇優發展原則。根據我縣山地資源優勢和油茶的生物學特性與生長習性及本地發展優勢,有針對性地發展成片油茶示范豐產片。 (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原則。全縣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有序發展,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共贏。 (三)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鼓勵扶持各類企業、村級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群眾發展種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帶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四)示范帶動、自愿參與原則。以“公司+基地+農戶”、農民連戶成片及專業合作社等形式,逐步引導實農業生產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洜I,推動示范基地建設。在尊重農民意愿和有利生態環境保護利用的基礎上,廣泛發動鼓勵農民利用荒廢果園、拋荒地、宜林荒山、山腳田邊等進行種植。 五、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目標是什么? 2016-2020年,每年規劃發展油茶1.6萬畝(含低產林改造),到2020年,全縣油茶產業規模達到10萬畝以上;建設以村級集體和油茶專業合作社等為主的油茶豐產標準化基地示范片50個以上。通過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帶動群眾種植油茶,逐步實現生產標準化、產業集約化和規?;洜I,不斷帶動農民走上致富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有哪些具體措施? (一)發展標準基地。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引導群眾對油茶林和荒山、荒地的使用權進行合理流轉,鼓勵各種經營主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股份合作經營等形式,參與油茶林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油茶產業集約化、規?;?。 (二)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按“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業與農戶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延伸產業鏈,開拓電商經營渠道,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開展專業合作。引導農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則建立多種形式的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開展聯戶種植、技術推廣、生產資料供應、產品營銷等服務,努力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強規避市場風險能力,實現互利共贏。 (四)扶植種植大戶。支持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生產經營者興辦油茶林基地,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在產業發展上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五)發動貧困群眾。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廣泛宣傳動員,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參與油茶產業發展,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增加群眾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六)仙游縣油茶產業補助標準 1.上級補助標準 1.1中央財政造林補貼政策。對符合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要求的,營造油茶1畝以上給予補助。 1.2油茶生物防火林帶補助。對列入當年度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規劃的,并相對連續長度一公里以上的油茶生物防火林帶,按照省林業廳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標準省級財政給予補助,市縣適當配套補助。(不重復享受其他補助項目) 2.縣級補助標準 2.1良種苗木補助。對新植油茶面積連片3畝以上,經驗收合格的,每畝補助苗木費100元;對以村級集體為主投資新建的每畝給予補助150元,每年約150萬元。 2.2標準化建設補助。為鼓勵標準化建設集約經營,提高油茶效益,對按標準化要求新建的油茶基地連片面積50畝以上的,每畝給予補助300元,每年約60萬元。 2.3老油茶林改造補助。因老油茶林產量低,在油茶農自愿的基礎上,按標準化標準進行連片改造50畝以上的,每畝給予補助300元,每年約50萬元。 六、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有哪些保障體系和支持機制? 1.保障體系 1.1整合“涉農”資金。將農業、林業、財政、扶貧、發改、水利、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相關涉農資金,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項目資金用于油茶產業產展。 1.2設立專項資金。從2016年至2020年,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方式專項用于補助油茶種植戶、標準化基地建設和老油茶林改造等。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可以適當予以補助。 1.3落實優惠政策。按照有關稅法,在新品種選育、采集銷售和加工研發等各個環節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致力于發展規模以上加工龍頭企業按政策規定給予用地、用電優惠,降低油茶產業發展成本。 1.4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財政科技創新、示范推廣項目資金,重點支持油茶良種壯苗繁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老油茶林標準化改造、開展示范試驗研究、綜合加工利用、產品開發等;鼓勵金融機構通過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小額貸款等辦法支持發展油茶產業,擴大信貸資金規模,簡化貸款手續,扶貧小額信貸、計生小額信貸、巾幗扶貧小額信貸、城鄉婦女創業信貸、農村青年創業貸款等信貸項目,向油茶項目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我縣,促進油茶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 1.5推廣良種和新技術。依托農林科技推廣網絡,推廣優良品種,建立豐產栽培示范基地。普及測土配方施肥、地表覆蓋、作物配置等技術,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通過送科技下鄉、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舉辦技術講座等方式提供技術服務。推廣應用生產專用新機具、新肥料和新農藥,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同時,加強茶油及其精深加工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和質量安全監督。 2.支持機制 2.1成立領導機構。成立縣加快油茶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指導和監督管理,抓好綜合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農辦),縣直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油茶產業發展重點鄉鎮相應成立服務機構,負責處理本區域內產業發展的各項事務,落實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2.2做好發展規劃。要求各鄉鎮調查摸清目前荒廢的果園情況及山腳田邊拋荒地和桉樹林改造地等適宜營造油茶的土地,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分步實施,為發展油茶產業提供基礎保障。制定油茶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扶持山區鄉鎮在現有的規?;A上,大力推廣,將油茶產業和傳統旅游業相結合,建設示范基地,搭建產業平臺,做大做強。 2.3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會議、專欄、宣傳冊等多種渠道宣傳發展油茶,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意義,宣傳各級政府對發展油茶的相關扶持政策,宣傳發展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激發廣大農民和全社會對發展油茶的積極性,大力營造發展油茶產業的濃厚氛圍,掀起全社會發展油茶的熱潮。 2.4建立龍頭加工企業。為適應油茶產業發展的需要,必須鼓勵有實力經營組織建立油茶龍頭加工企業,創建本縣茶油品牌,鼓勵企業注冊商標,抓緊油茶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積極推進 “企業+基地”、“企業+農戶(合作社)+基地”的現代生產模式,把農戶與企業,產品與市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逐步開展精深產品的研發,強化加工剩余物的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引進研發油菜籽剝殼和烘干技術,建設油茶加工廠房,為油茶農加工油菜籽剝殼、烘干和榨油,縮短油菜籽暴曬時間,減少油茶農投入時間,從而達到增加經濟效益。 2.5建立技術支撐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廣網絡。建立上下聯動的油茶科技推廣技術服務網絡,加強油茶良種基地建設,培育優良油茶苗木,滿足本縣至周邊油茶產業發展的需求。二是強化技術培訓。聘請技術權威的油茶專家和有實踐經驗的油茶農,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采取集中授課、現場點評、互相觀摩等辦法,組織鄉、村兩級干部、農民技術員、種植大戶參加培訓,培育一批油茶種植管理能手;編印《油茶豐產栽培技術》、《油茶改造技術標準》等材料,發放到農戶手中,推廣簡便、易學、管用的栽培管理技術,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提高廣大農民栽培管理技術。 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解讀文旦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針對出臺的《仙游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油茶、文旦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仙政文〔2015〕165號)涉及文旦柚方面的一些問題和情況,日前,仙游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一、出臺背景 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系列講話; 2、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3、省、市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部署; 4、市委、市政府關于《關于扶持我市農村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二、主要內容 目標任務。2016-2020年,每年規劃在度尾、大濟、賴店和龍華鎮發展文旦柚4000-5000畝,到2020年,全縣文旦柚產業規模達到5萬畝以上;建設以龍頭企業和文旦柚專業合作社等為主的文旦柚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基地25個以上。 實施對象。度尾、大濟、賴店和龍華鎮的文旦柚種植業主。 基本原則。共四個原則,“因地制宜、擇優發展”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原則、“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原則、“示范帶動、自愿參與”原則。 發展模式。即發展標準化基地、培育龍頭企業、開展專業合作、扶植種植大戶、發動貧困群眾。 補助標準。2016-2020年縣財政將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40萬元用于補助發展文旦柚產業,補助標準如下: 1.文旦柚新植補助。對新植文旦柚面積連片50畝以上,經驗收合格的,每畝補助350元;對以村級集體為主投資新建的每畝補助450元,每年共計補助約150萬元。 2.標準化建設補助。為鼓勵文旦柚基地標準化建設,提高文旦柚效益,采取先報批建設后補方式,對連片面積200畝以上文旦柚果園,建設園內水、電、梯埂、路等基礎設施,優化品種結構,購置殺蟲燈、推行增施有機肥、使用生物農藥等提高產品品質措施的,按項目投資額的30%予以補助,每個示范點補助資金不超過30萬元,每年共計補助約90萬元(與新植補助不重復享受)。 驗收辦法。每年年初由文旦柚種植戶向所在鄉鎮農技站報告新植的文旦柚、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地點、面積及建設內容,并由鄉鎮(街道)政府自查驗收匯總后,向縣農業局提出申請。由縣農業局聯合財政相關業務人員組成文旦柚驗收小組,對連片50畝以上的新植文旦柚及200畝以上的標準化文旦柚基地按照省市標準化示范果園建設的相關要求進行實地驗收,形成驗收意見表,作為文旦柚驗收補助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