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和能力建設是成功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當今世界仍面臨重大挑戰。盡管全球在減少極端貧困方面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但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和氣候變化依舊威脅著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應對這些挑戰,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運而生,這是所有人為推動全世界共同繁榮所作出的承諾。 然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僅在亞洲地區,2010年到202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就高達8.3萬億美元。如何充分利用所有可調動的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當前,外國直接投資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這其中,“一帶一路”倡議龐大的投資規模和資金流,將有潛力轉化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資金。我們有責任探索如何讓這些投資成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加速器”。 “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創造新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并促進經濟發展,它可以成為調動和整合資源的有效平臺。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巨大的財政和政治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還可以為投資不足的國家填補資金缺口、滿足發展需求。“一帶一路”倡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且應當相互促進,將經濟成果和人類發展相結合。 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并落實創新方案,促進金融合作、緩解投資風險、保持資本流通的長期穩定,并將這些方案與包容性和可持續的成果相結合,有效探索可持續增長新路徑。在這過程中,私營部門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期表示,有創造力的商界領袖對于塑造具有包容性,尤其是可持續性的經濟必不可少。事實上,私營部門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力量,不僅能夠填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資金缺口,也能作為催化劑對發展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 私營部門有能力也有責任通過投資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和國際性企業可以為推動各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作出巨大貢獻,同時為當地民眾創造體面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人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 城市、交通樞紐和大都市地區在建立區域互聯互通、加強合作網絡和尋求創新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對促進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可以通過建立合作網絡、發揮互補和協同作用,加強其連通性和可持續性。由廣東省的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一個絕佳的范例,它將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催化劑。這也是2018全球治理高層政策論壇暨2018“一帶一路”金融投資論壇本周在廣州舉辦的原因之一。 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和能力建設是成功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擁有廣泛的全球網絡和專業知識。作為中國政府的長期合作伙伴,開發計劃署希望能夠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倡議作為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強大平臺的作用,高效撬動資源,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得到長期有效地落實。 (作者為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3日 2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