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豹指著連理樹介紹道:“這2株250多年樹齡的九條茶樹是村里最‘高齡’的‘發財樹’”。 3月13日,市政府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陳元豹的九條茶制作技藝名列其中。陳元豹助力家鄉林田村實現鄉村振興邁出了第一步,目前,他正著手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做大做強九條茶產業,致力強村富村。5月5日,周六,記者驅車70多公里,進山探訪這位56歲方“老樹發新枝”的漢子。 我們從報社出發,走莆永高速公路,借助GPS導航,經龍華鎮,借道泉州市洛江區虹山鄉、羅溪鎮,沿盤山公路繞過22個急彎,歷時2個小時才抵達海拔800多米、泉州與仙游交界的賴店鎮林田村。蕭條的村落和候在村口、熱情的陳元豹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在他的引領下,我們來到后山察看陳元豹口中的“致富樹”——九條茶樹。 途中,陳元豹向我們介紹了這個賴店鎮最偏遠鄉村的境況。林田村地域面積5.28 平方公里,轄林田、石烈2個自然村。過去村里有1000多人口,由于交通條件落后,資源貧乏,村民們為了后代更好的生活,紛紛舉家外遷務工、經商。如今,林田村只剩300多人口,而常住的僅有5位堅守故土的老人。陳元豹說,目前,全村60%的人口在晉江市生活,村里的大小會議都在晉江組織,開一次大會,村民們要從晉江各鄉鎮趕來。形成了“在他鄉開會”的奇特情景。他解釋說,村里至今不通客車和公交,若是回林田村開會,村民開車來回跑一趟,光油錢就要花上200元,還不算耽誤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說話間,我們來到村里最古老的2株九條茶樹下。“這是2株250多年樹齡的連理九條茶樹”陳元豹扶住樹枝介紹道。他指著眼前起伏的山巒說,這一帶叫九條山,山上散布著約2000余株九條茶樹。“九條茶要采嫩芽制成,一棵樹只能采1-2斤茶”陳元豹說,看似不起眼的茶樹,出產的九條茶,早在北宋年間,就由仙游籍宰相蔡京推薦,進貢給宋徽宗。 據《仙游縣志》記載,九條茶原名“九仙茶”,破“四舊”時改名九條茶。 民間相傳,蔡京小時候吃壞肚子,求醫未果,到九鯉湖祈夢抽簽,夢到要喝九仙茶方能痊愈。奶奶帶著他來到九條山下的林田村,討了幾泡九仙茶喝,時瀉時漲的怪病竟然好了。 有了這次經歷,蔡京畢生喜歡飲用家鄉的九仙茶。在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他長年飲用九仙茶,一生宦海沉浮,四起四落,經受住無數次打擊,活到了八十一歲。期間,還將此茶推薦給宋徽宗。 在陳元豹家中,我們品嘗了九條茶,入口微酸,繼而回甘。撒點鹽,味道竟似咸橄欖,別有一番滋味。陳元豹說,九條茶能止渴生津、消積利腸。凡胃腸小病,喝2杯九條茶很快改善。除了神奇的功效,九條茶還是一年只產一季、貴如金的明前茶。他說,正因物以稀為貴,他才看準發展九條茶產業,助力家鄉實現鄉村振興。 我們了解到,陳元豹經營九條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九條茶制作技藝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又在北京打拼30余年,積累了一定的創業資金。2017年,陳元豹回鄉,在仙游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陳榮振等的幫助下,著手申報九條茶制作技藝市級非遺項目。今年4月,在成功申遺次月,他就斥資1000萬元,注冊福建省九葉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申請注冊商標,計劃今年10月實現茶產品上市。5年內,實現產值6000萬元,吸引全村500多名、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力回鄉或從事茶產業經營、鄉村生態旅游等,改變空心村面貌,逐步實現鄉村振興。 我市非遺專家、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副會長林成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九條茶制作技藝技術含量極高,其采摘、發酵、揉捻、炒制、包裝各道工序都有獨特的門道。56歲的陳元豹放下京城事業,回鄉發揮專長,致力鄉村振興,老樹煥發新枝,值得稱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