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是文化的積淀,是鄉愁的根。在游洋鎮五星村古寨下自然村,有三座歷經歲月洗禮的三層半土樓四合院,雖然它沒有永定土樓的宏大規模和精巧結構,但仍是當地居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記憶。 ?村里年過八旬的老人陳元據告訴記者,這個土樓群從1947年初開始新建,經過7年的建造才竣工。和我縣其它地方的古民居不同,土樓的中心是個又高又大的天井,每個樓層、房間都用木質的樓梯和長廊串起來,形成四通八達的格局。 ?土樓群占地7000多平方米,走進土樓,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土樓的角落里完整保留著一些古老的耕作農具。遠遠望去,寬敞而深邃的走廊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在這里留下的歡聲笑語。抬頭望去,高大挺拔的木頭柱子讓這座土樓更加魏巍壯觀。據介紹,這些木頭柱子都是人們山上砍伐下來,最高可達15米。站在遠處眺望,這些黑色的瓦片錯落有致,在陽光照耀下,依稀可以看見往日的芳華。 ?談及這座土樓群的建設,陳元據說,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國初期,五星村的集體經濟也比較發達,依托門口這條大樟溪母親河的運輸優勢,村民們起早貪黑的到山上伐木,通過大樟的水流輸送到福州去售賣,因此累積了大量的財富。當時五星村民居住的房子也相對分散,為了改善居住條件,將鄰里鄉親團結在一起,大家紛紛掏出腰包修建了這個土樓。 ?“土樓在仙游地區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像古寨下自然村三層半的土樓比較罕見。”陳元據說,當時為了能做出特色,還特地聘請了永泰的泥土工匠前來修建,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原先只打算修一座,后來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陸陸續續地修建了另外兩座。這座土樓內有110多個房間,最多時居住了400余人,鄰里和睦共處,日子熱熱鬧鬧,土樓四合院曾經成為遠近羨慕的豪宅大戶。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高速路的通車,土樓里的住戶們大部分選擇了外出,在城市里買房創業。在城關做生意的陳加樹說,雖然平時土樓群里只有一些老人,但是一到過年,這里就會變得非常熱鬧,重現往日的喧囂。 ?幾十年過去了,土樓雖變得是蒼老的容顏,但是,不變的是敞亮、干燥、冬暖夏涼的居住條件,和建樓老人們對土樓四合院過往日子的懷念。“為了能繼續保留這抹鄉愁,我們打算在保留土樓原貌情況下進行翻新,目的是能讓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加留長。”陳加樹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