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菌棒 香菇 6月21日,記者走進西苑鄉仙山村精準扶貧建設項目——翁氏生態農業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十幾位工人在學習制作食用菌菌棒。這些工人大多是留守仙山村的貧困戶、婦女和老人。 ?記者了解到,該食用菌產業園占地50畝,廠房約1.5畝,目前已投入320萬元,實施“工廠化+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構建“公司+園區+貧困戶”全方位為貧困戶提供菌棒(包)、技術、栽培管理、產品回收一站式服務的產業扶貧運營平臺。設立“1+5=10”精準扶貧機制,實行產品回購利潤確保機制,以“公司 農戶”的模式保障貧困戶的收益,確保零市場風險,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西苑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生產出的食用菌歷來受消費者好評。該公司把廠房建到貧困村,成為仙山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產業園,為村里的貧困戶、留守婦女和老人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穩定收入。 ?翁氏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翁開錦說,仙山村位于我縣西北部山區,與仙東村和仙西村統稱為“仙游山”,是木蘭溪源頭所在地,與永春、德化縣毗鄰,距縣城50公里,海拔680多米,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去年12月份委托兄弟單位永春縣一都世文果蔬專業合作社,把生產出來的菌棒拿去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 ?“我們高峰期需要招60人左右,平時大概需要十幾人,烘干高峰期需要更多,得招80多人,廠房就在村口,距離村民家都比較近,讓留守的貧困戶、婦女和老人在家門口當起了上班族。”翁開錦說,預計今年8月份生產黑木耳,黑木耳第一期準備做10萬袋的菌筒,還有9月份再生產第二批的香菇,準備生產20萬噸,香菇兩季,黑木耳一季,每年產值大概2000萬左右。 ?該村貧困戶翁玉其,今年67歲,因病致貧。“掙錢比以前容易多了,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到錢。”他說,仙山村在深山里,十分偏辟,交通不便,外出打工非常不方便,非常不容易,加上自己也沒有一技之長,以往只是以種田為生,收入非常少,現在菇廠上班,1個小時10塊錢,一天通常工作8個小時,至少有80塊錢的收入,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