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發揮更大威力。當前,廣東正在加快推進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建設,為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搖旗吶喊、加油鼓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建設新時代文明傳習所是中央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部署,同時也是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實踐,對打通精神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把廣東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建設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旗幟和靈魂,是指引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燈塔和精神北斗,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建設,要始終聚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中心,以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任務,傳道德、傳文化、傳政策、傳科技,牢牢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攬廣東一切工作的“綱”,因此也是廣東新時代文明傳習的重中之重內容。 建設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必須聯系實際、貼近需求“建”。新時代文明傳習,傳的是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是文明風尚,最需要虛功實做、最忌流于形式。因此,需要大興求實、務實、落實之風,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時代文明傳習的主體是人民。只有堅持以群眾需求為牽引,因地制宜搞建設,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用好用活地方文化品牌,才能建設好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做到有陣地、有隊伍、有課程、有制度,突出文化熏陶,追求實事實效,為農民群眾搭建一個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學習宣傳平臺,引領提升廣大鄉村精神風貌。 建設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必須整合資源、生動有效“推”。如今,社會上思想活躍、觀念碰撞,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媒介日新月異,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時代文明傳習中效果甚微。唯有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不斷創新內容和載體,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新時代文明傳習充滿生機和活力。新時代文明傳習應有所依托,要用好用活各種文化資源,比如村史館、農耕館、家訓館、好人館、文化祠堂、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弘揚時代新風新貌。新時代文明傳習應“接地氣”,要以群眾身邊的人和事作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生動活潑開展傳習活動。比如,變“文件語”為“家常話”,以“小故事”講“大道理”,用好方言俚語、歇后語、順口溜,讓農民群眾坐得下來、聽得進去、學有所獲。 新時代文明傳習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平臺。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奮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建設,打造學習“主陣地”,培育文明“新載體”,更好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