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作為一種深沉、持久的思想和情感力量,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包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集體記憶和共同追求。在當前香港社會條件下,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升治理水平。 弘揚“一國兩制”所包含的優秀中華文化內涵,提升香港社會的中華優秀文化自信力。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種“統于一體”“容納多元”的價值追求,有其深厚的文化傳統。“一國兩制”這一偉大創舉誕生在我國,其強大的生命力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它與中華文化中的“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價值追求一脈相承。充分挖掘、弘揚“一國兩制”所蘊含的優秀中華文化,將“一國兩制”制度方面的剛性約束與文化方面的柔性魅力結合起來宣傳,有助于凝聚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的共識,有助于提升“一國兩制”的感召力,也有助于提升香港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力。 畫好以中國夢為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的同心圓,提高香港社會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習近平主席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包含著深刻的歷史穿透力,煥發著偉大的現實感召力。香港社會與內地同在中華文化的塑造下發展,根系相連,血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當前,香港社會迫切需要將中國夢這一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強烈歷史傳承與時代價值的強大精神力量作為重塑文化形態的支柱,以中國夢培育廣大香港同胞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以中國夢涵養國家意識、淬煉愛國精神、融入國家發展,提高中華文化自信力。 在國民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具有歷史傳承、時代精神的中華優秀文化教育。國民教育的核心是愛國教育,具有“化成于無形”“浸潤于無聲”功能的文化,其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規范無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規范,故而對培育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具有持久、深厚的力量。在香港社會堅定不移推行國民教育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國民教育中的中華優秀文化教育,注意開掘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彰顯其與時俱進的時代價值。在國民教育中強化中華優秀文化教育,便于推行,容易奏效,久久為功,必將對香港社會的文化生態、社會生態和治理生態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一國兩制”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的文化根基更加牢固。 重視香港地方志編修工作,增強香港同胞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向心力。地方志具有“資政、教化、存史”的獨特功能。編修地方志,鮮見于世界其他文化體系,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史志作為全面系統記述山川風物、社會生活以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是我們民族保持生生不息血脈、“知道從哪里來”的寶貴載體。香港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編修香港地方志,系統梳理散落的歷史遺存和傳統文化資源,不僅能使香港同胞更為系統地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提高對歷史的認知,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國家認同感,而且能促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是一項保障“一國兩制”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的基礎性的文化工程。 文化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是一個歷史范疇,又有著深刻的時代印記。在香港社會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是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精神的客觀需要。只有植根于中華優秀文化,香港社會才能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共享偉大祖國的榮光。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