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木蘭溪仙游城區段水清岸綠。 寬闊的河面,碧波蕩漾,倒映著兩岸高樓;河岸上綠樹紅花、鳥語花香……盛夏時節,漫步在仙游縣蘭溪公園步游道上,一幅美麗新仙游的生態好圖景盡收眼底。 “自從有了‘河長’,就經常看見河道垃圾有人清理,道路整潔干凈了,溪水也明顯清澈了,水鳥、魚蝦都回來了。”在木蘭溪邊“溪吟吳”住了30多年的吳姓居民說。 木蘭溪仙游城區段的蝶變,是該縣打好污染防治戰的一個縮影。在仙游縣鯉城街道辦事處河長辦,河道巡查員翻開了一本厚厚的臺賬,里面記錄著每天的巡河情況,圖文并茂。巡查員介紹,鯉城街道河長制治水模式有很多創新的做法,比如推出“一河三長”(河長+警長+督查長)的治河管理機制,創新實施河道巡察“日周月”(日巡查、周巡察、月評比)工作制度,實現了責任全覆蓋。 為推進河道管理常態化,對河道污染的源頭進行管控,去年,鯉城街道率先在全縣試點,創新“三長治河”管理機制,由辦事處主任擔任河長,效能辦主任擔任督查長,派出所副所長擔任警長,形成河長抓落實、督查長抓監管、警長抓執法的治河格局,同時成立河道巡察隊,下設4個巡查組、1個暗訪組、1個評比組。 “巡查組負責對所轄河道干流、支流進行日巡查,做到一日一巡,及時發現河道問題,并向村級河長、街道河長辦匯報;暗訪組負責對各小組進行周巡察,對各自分管的溪流河段進行明察暗訪,督促各小組的巡查工作;評比組負責對各專管員的巡查工作進行月評比考核。”河道巡查員鄭南翔說道。 鯉城街道聘有16名河道專管員,負責日常巡查。“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河段,像責任田一樣,要看好、護好、管好。”河道專管員林元錦今年50多歲,是一名老黨員,他管轄的是木蘭溪玉井段,“每天都要巡河,出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上的巡河軟件,可以留下一天的巡河軌跡。” 該街道創新實行河道專管員巡查工作紅綠旗考評獎懲制度,每個月對河道專管員考評一次,年底總評時,位列最后三名的取消績效獎,獎勵給前三名。同時,一年當中,如果連續3次或累計5次被評為最后一名,將自動解聘。 此舉已在全縣推廣,推動各鄉鎮迅速掀起河道清潔、清障、清雜、清污工作高潮,也推動河長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形成了河長制治水的“仙游模式”。 “去年以來,河長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在2017年度全市河長制工作考核中,仙游縣名列第一。”仙游縣水務局局長張建新說,制定了消劣作戰圖,逐年解決涉河污染源;打造示范河道,做好典型引導;將每月1日和15日定為“全縣河道保潔日”,由各級河長組織河道保潔行動,屬于全省首創。 圍繞開展“百日攻堅”,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該縣持續發力,全縣現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縣級以上河道11條,市縣鎮級河道全長536.04公里,市級河道3條、縣級河道10條、鎮級河道19條。河道長度占全市60%,流域面積占全市一半,治水任務重、壓力大,需要精準發力,久久為功。近期召開的全縣河長制工作會議上,該縣明確要求,今年河長制工作年度考核要繼續保持全市第一,爭取進入全省前列。 為了實現“全流域治理”的目標,近期仙游縣開展河道清障專項行動、河道垃圾清潔整治行動,開展畜禽整治專項整治“回頭看”行動、“五小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縣水務局水政股股長、河長辦負責人李潤華介紹,“縣里建立了河長制會議制度、河長制信息共享制度、基層河長巡查工作制度、河長制工作督辦制度,注重工作落實、項目推進、宣傳發動等方面的檢查,確保河長制工作取得實效。” 眼下,該縣各鄉鎮(街道)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全民護水,營造濃厚的治水氛圍;同時在縣級示范河道沿線布設監控探頭,24小時監控,為快速有效打擊涉河違法行為提供技術支撐。縣里還以問題為導向,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到2020年計劃實施85個項目,總投資44.16億元,包括中小河流建設、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排水防澇等方面,實現全流域治理。截至目前,正在開展前期項目31個,正在動工建設項目26個,已完工項目28個,各項目均在按序時推進,確保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