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尾鎮伍獅村村民即將住上排排新房。
園莊鎮霞山村農戶在扶貧基地里勞作。 ?日前,仙游縣委書記鄭亞木帶領縣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組前往楓亭鎮召開扶貧掛鉤責任制落實工作調研情況通報會,強調要畫好“路線圖”、定好“時間表”、列出“責任單”掛圖作戰,逐一攻堅,把工作舉措落實好,把脫貧任務完成好。 ?今年來,仙游縣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民生工程,下足“繡花”功夫,緊扣完成6174戶、20456人全部脫貧和30多個貧困村摘帽的目標,壓實精準脫貧任務,因鎮因村因人施策,通過縣鄉村聯動、政銀企統籌、產教搬并舉、點線面結合等扶貧舉措,鼓勵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脫貧產業,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不漏一村一戶一人。 ?■建章立制 提升攻堅效能 ?“在各級領導的幫扶下,現在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7月11日,在榜頭鎮溪尾社區,正在清理街道垃圾的貧困戶張盛忠高興地告訴記者,得益于公益性保潔崗位,他現在月工資1300元,前年,還在掛鉤幫扶的鎮領導支持下,開設了加工仿古鋸花作坊,每年另有2萬多元收入,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今年來,仙游堅持開展“321”結對(縣處級領導、科級干部、一般干部分別掛鉤3戶、2戶、1戶),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緊盯貧困村和重點貧困人群,奔赴脫貧攻堅一線,走村入戶、了解情況、解難題、出實招,找出適合不同困難家庭的幫扶辦法及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壓實精準脫貧任務。 ?7月9日晚,楓亭鎮政府辦公大樓依然燈火通明,數十名幫扶掛鉤責任人等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應知應會知識測試。試卷設置有填空、簡答兩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幫扶責任人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掌握情況。該鎮鎮長邱金宇告訴記者,通過測試加強,以考促學、以學致用,督促全體干部全面、熟練掌握政策,切實提高幫扶責任人對各項方針政策的知曉率、運用率,為決戰決勝精準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解決幫扶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按照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百日會戰”工作部署要求,仙游強化責任導向,建章立制,堅持推進“123”,即每月19日統一走訪、每兩個月召開1次現場推進會、每三個月開展1次專項督查,交流經驗、典型推動、比學趕超;并全面加強培訓管理,提升幫扶干部能力水平,確保幫扶責任落實到位。 ?同時,為杜絕“數字扶貧”和“被脫貧”,該縣還建立了強硬的作風保障機制,對全縣扶貧工作成效督查全覆蓋、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及產生的效益督查全覆蓋、紀檢監察機關入戶訪查全覆蓋,堅決防止弄虛作假搞數字扶貧,對假扶貧、扶假貧的,扶貧資金截留、挪用、貪污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現扶貧領域問題24個,處理34人,其中黨紀立案28人、組織處理1人、提醒談話5人,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 ?■夯實基礎 拓寬增收渠道 ?7月3日,園莊鎮霞山村九樓山花木基地有限公司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第二期分紅大會,該村10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拿到了分紅。貧困戶黃建清告訴記者,年初首期發放5000元,這一次又分了4000元,大大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該精準扶貧產業基地主要種植各類名貴樹木、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苗木、花卉等,貧困戶不掏一分錢就能當股東。”園莊鎮扶貧辦主任嚴建新介紹,根據產業扶貧增收協議,貧困戶可申請到5萬元的貼息貸款,并將其作為股金入股合作社中,每年保底分紅9000元,同時還可以優先享受基地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切切實實讓貧困戶感受到扶貧政策的實惠。 ?類似這樣的扶貧基地在仙游還有很多,在龍華鎮金溪村,該村種植茶葉2萬多畝,讓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在度尾鎮云水村,則是種植各類特色水果2萬余株,每年可發放10萬元“扶貧紅包”;在大濟鎮西南村,該村流轉租用75畝土地,成立大灣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種植青棗…… ?脫貧攻堅,產業是支撐,增收是關鍵。今年來,該縣脫貧基礎初步夯實,強化“造血”功能,讓合作社與貧困戶“聯姻”,通過簽訂《脫貧增收協議書》《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投資協議書》或《勞動就業協議書》,有效拓寬增收渠道。 ?如今,該縣在18個鄉鎮建立了扶貧產業基地103個、落實公益性崗位832個,帶動1300多戶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4870元。縣農信社、瑞獅村鎮銀行等全縣4家合作銀行小額貸款共發放貸款117戶496萬元,全縣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473戶1.21億元;并對接“精準扶貧——莆商再行動”,牽線50家企業與38個貧困村、17個老區村掛鉤幫扶,落實幫扶資金3000多萬元。 ?此外,仙游還全面推廣投資光伏發電、發展鄉村旅游、盤活資產、發展特色產業、土地整治、發展總部經濟、山林權抵押貸款、投資入股等8種模式,發展壯大貧困村、空殼村的的集體經濟,如籌集67個貧困村、空殼村資金2000萬元投資到縣污水處理廠增加村財收入,并對接市振興鄉村集團推進“破殼消薄”,市縣補助資金4873.5萬元已全部撥付到111個村,有力推進鄉村振興進程,讓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兜底保障 增進民生福祉 ?一排排造型別致、紅頂白墻的莆仙風格民居整齊排列,一片片的種滿莊稼的綠色田野豐收在望……來到郊尾鎮伍獅村的白埕自然村整村搬遷集中安置區,只見這里近30幢聯體別墅,不少村民已經入住其中。 ?“這個新村是針對原先住在危房的村民而建的,預計8月底可全部實現入住。”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盛春告訴記者,光明日報刊發的《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一文在該村產生極大反響,依山傍水的白埕自然村地處偏僻,有66戶村民生活條件惡劣,住房更是年久失修,借鑒寧德經驗,該村多方籌集資金,實施整村搬遷造福工程,讓涉及到的284名村民得以妥善安置。 ?安居才能樂業,今年來,仙游致力兜底補短,增進民生福祉,把危房改造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民生工程,多措并舉推進造福工程,眾多貧困群眾生活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截至目前,共完成造福工程搬遷1504戶5915人,貧困人口危房改造176戶,有力助推脫貧致富。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政策支持,精準扶貧首要還是要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該縣扶貧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仙游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在推進造福工程的同時,也對因學致貧的貧困學生免除學雜費,提供助學資助;并大力落實好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政策,確保困難群眾最低生活有保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當前,仙游已為456名精準扶貧戶在校貧困大學生安排每生每年5000元生活補助并協助63名貧困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50.4萬元,還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92個,與每一戶貧困戶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100%。 ?該縣由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易地搬遷、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6個專項工作小組牽頭,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開發性扶貧措施實現脫貧的全部納入低保兜底保障,對全縣需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成員有重大疾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縣扶貧促進會給予相應的補助,切實解決好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