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薔薇,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蔡襄以廉潔著稱于世,其著作《茶錄》是我國茶葉研究史上重要的專著,可見,我縣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而如今,每戶人家、每個辦公室都少不了茶,也必備著相應茶具。 多元材質的茶盤,簡約樸拙的仿古茶架,各類的形態逼真的精美茶寵……近日,記者走訪我縣茶藝市場發現,精雕細琢的茶具加上創意不僅成為桌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暗喻著茶文化產業的新方向。 “人們談生意、親朋小聚、工作閑暇之余都是茶不離手,這是潛在的市場,當茶文化發展成一種產業,人們自然就愿意在茶具上花心思。”張宴棟說。張晏棟的茶藝品店在榜頭鎮永昌西路一條蜿蜒的小河流旁邊,數十年來,紅木產業潮起潮落,而他始終專心做他的茶盤。 好茶配好器,創意茶具之美讓人更沉醉于茶的世界。店內,茶香木香交相輝映。各類茶盤好比是一方匯集巧匠才思的“茶海”:既有以詩詞與圖騰展現茶道意境的傳統茶盤,也有線條簡潔又飽含深意的現代茶盤;一些茶盤桌搭配儲物抽屜,可以儲茶葉茶杯等小物品;一些茶盤桌采用蓄排兩用,設計貼心精良。 關于茶盤的發展史,張晏棟說,仙游所以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工藝文化之都,不止在于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也在于豐富多彩和與時俱進的工藝發展之路,茶藝品就是其中之一。 “茶盤制作周期短,可能就十來天,但是現在的市場已經遠不能滿足于簡單的茶盤,除了實用性,沒有精湛工藝、沒有文化內涵的產品是沒有市場的。”張晏棟說。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他把高山流水、三英戰呂布、仲夏夜之戀等耳熟能詳的文化典故、主題故事融匯到茶盤里,不僅僅帶來一種感官的享受,更帶來一種文化的品味。 縣工藝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全縣工藝制作份額中,茶藝品制作雖占比不高,但卻持續存在。近年來,不少匠人發現了產業商機,以茶為鏈,以木為媒,逐步打造從茶葉至茶具結合茶道美學的全方位茶文化,“看到了我們既有著獨特品質風格的仙游茶葉和茶文化,也有享譽五洲的工藝雕刻技術。” 圖①:張晏棟向我們介紹茶盤。 圖②:簡約流水茶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