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高溫天氣里,許多人選擇游泳這一解暑方法。游泳時碰到耳朵進水,人們一般是自己搖幾下頭,水就會流出來。可有些時候,進去的水就是流不出來,這可怎么辦? 筆者從仙游縣醫院了解到,入夏以來,該院耳鼻喉科接診的耳疾患者數量劇增,多數耳疾正是由于游泳引發的。筆者來到該院耳鼻喉科時,正好看見一個男孩因游泳導致耳朵發炎正在接受治療。 “這孩子是因為游泳前沒有清理耵聹(耳屎)的原因,用手指或其它的工具去掏耳朵,反而把耵聹往里推,越往里耳道越窄,就越容易堵,然后遇水膨脹就會引起外耳道炎。”該院耳鼻喉科的副主任醫師陳建光介紹道。該名男孩今年11歲,在一次游泳后發現耳朵有疼痛感,甚至聽力也遇到了障礙。醫生給孩子的耳朵進行了治療后,囑咐其回家好好休息。 陳建光告訴筆者,入夏后,該科每天都會接診一些由于游泳而導致耳部感染的患者。“外耳道炎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游泳后外耳道積水,使局部表皮軟化,被細菌侵入而感染。” 陳建光表示,有不少人喜歡在耳朵進水后用棉簽掏耳朵,但這樣其實也容易造成耳道受刺激引發炎癥。 為此,陳建光提醒,預防外耳道炎,有以下幾種方法: 游泳前清理外耳:有些人外耳道分泌物較多,當它們遇水膨脹后,容易誘發“游泳耳”。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耳屎,可以有效避免耳屎被浸泡后引起外耳道疼痛發炎。 游泳后傾斜頭部:游泳上岸后可以將頭偏向一邊,用手拉耳垂,并單腿跳躍,以便水能從耳朵里面流出來。 別用東西亂掏耳朵:很多人覺得,游泳后耳朵好像被塞住了,便自己找“工具”,如鉛筆、鑰匙尖端、手指甲來掏耳朵。但由于人的耳道非常脆弱,這樣做不僅會把細菌帶進去,還會因異物的反復刺激,增加瘙癢的程度,加重炎癥。 另外,很多人游泳時喜歡跳水,但跳水時水更容易進入耳朵里面,甚至會使耳膜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