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標志著秋天的開始。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其氣候特點表現為:空氣中濕度減低,而晝夜溫差增大。那么,立秋后,天氣由熱轉涼,我們日常該從哪些方面進行養生呢? ★立秋后大補有講究 秋季意味著進補黃金季節的來臨,但進補也是有講究的,不適當的進補方法不僅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會損害身體健康。 中醫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的患者不宜用補藥。而且,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會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的保健養生也要把用藥膳的對象大致分為偏冷偏熱兩大類,不辨冷熱胡亂進補,容易導致“火上澆油”。如濕熱體質的人,就不能食用食鹿茸等進補,而應清熱祛濕;平時痰多者可多吃健脾益肺的食品,如山藥、薏米、百合、杏仁等;老年人喘咳多伴有腎虛,可適當吃些補肺腎之品,如冬蟲夏草、蛤蚧、核桃、芡實等。因此,進補前最好先請醫生把脈,對癥進補,才能更好地發揮藥膳功效。 ★立秋后的四大養生方法 1、飲食養生 少辛增酸?《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因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酸味食物。 多食滋陰潤肺食物?立秋后燥氣當令,燥邪易傷肺,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蘿、乳制品等以滋陰潤肺。另外,因立秋時暑熱之氣還未盡消,天氣依然悶熱,故仍需適當食用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類食物不僅能消暑斂汗,還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 2、起居養生 早臥早起以斂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 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為宜。 使用空調須謹慎?立秋后天氣依舊很炎熱,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樣,使用空調來降溫。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立秋后盡量不要在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因為立秋后雖然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如在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容易使人出現身熱頭痛、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癥狀。另外,睡覺時也不宜對著門窗,避免受到冷風侵襲而致病。 3、情志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绷⑶锖笤诰穹矫嬉龅絻刃膶庫o、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心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4、房事養生 立秋時“陽消陰長”,人體也到了“收斂”的時候,故應減少房事次數。因為人體若陽氣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發之性、夏天陽熱之氣以溫養生發陽氣,而陰精不足的人,則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養陰精,故保精的觀念雖強調是冬季攝生之要領,實則從立秋就應開始。 據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