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煩了城市景點的人山人海,一家人遠赴鳳山石谷解,去青山綠水中尋找心靈的寧靜。 山路十八彎,饒是開了十幾年車的老司機也是大驚失色,一路顛箥急剎車,弄得人身心俱疲,一到充滿原木清香的鄉村小旅館便狂睡不己。 半夜醒來,坐在陽臺上遠眺,雨絲如珠簾般,在黛墨色的天幕下,暢快地斜斜掃去。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潤碧濕翠的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籟都歇了,雨絲細細飄落在近處小溪,溪水錚錚淙淙,仿佛一切的煩惱憂慮,名心利欲,得失恐懼,也隨溪水流遠,一時間竟仿佛自己身上覆著墜葉落花,又沉沉入睡。 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山谷雞鳴犬吠,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沖著融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我們一家子高高興興地深入密林探幽。 石谷解地處仙游、德化、永泰三縣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主峰1803.3米,堪稱“閩中屋脊”。山是一座溫柔的山,只是爬升高度近千米,全程8公里,挑戰人的體力和耐力。 我們沿著小溪行進。可惜現在還是枯水期,即使昨夜下雨,溪床依然干涸,只露出嶙峋巨石。沿途竹林繁茂,幽雅靜謐,自成曲徑通幽之美。可以想象:春天來了,小溪的水漲起來,池水映翠竹,倒影斑斑,竹水一色,山風興起,游風騰踴,吹動竹林發出如龍似虎的呼嘯,山谷水流,洄波蕩漾,沖擊沙石,疾東而去……那將會是怎樣絕美之景。 大概是放假的緣故,連鳥兒也歇了聲音。山上植被保護甚好,參天古木陰陰郁郁,樹下石塊通體覆蓋青苔,顯得無限幽深,積年的雨跡,恍如光陰的年輪。森林空靈濕潤。蓊郁的水氣從谷底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云開的空氣中窺見乍隱乍現的一峰半壑,要縱覽全貌,幾乎不可能。 濕滑的石階上,最常見的就是牛糞,卻無處覓牛蹤跡。山里人家養牛很有意思,買了牛就把牛趕到山上,任其尋覓水草,每年到春耕期間又漫山遍野地找回來。有的牛識途跑回家,也有的或許被人偷偷屠殺了,找也找不到了。這等野生養牛的習俗覆覆了我以往養牛須在牛欄的認知,覺得無限新奇。 大約爬了三小時才到達頂峰,光禿禿的草甸上矗立一塊石頭,上面刻有“閩中第一峰”。山上多變的氣候讓我領略了什么叫變幻莫測:剛才還是艷陽高照,一轉眼烏云密布,狂風驟然而至,猶如一群透明的猛獸,奔騰而來,呼嘯而去。風過后,山光水色纖毫悉在眼前,而俯視自己曾翻越的遠山,心中充滿沁涼又恢宏的詩意。頃刻間濃霧霧又急速涌上來,云繚煙繞,山隱水迢,像極了宋人筆下的米家山水。站在山頂,恍惚間自己便是一座山,泊在無古無今的空白中,泊在杳然無極的時間里。 該下山了,我們這群山的訪問者,以陶淵明的閑情走入這幽靜,變幻的石谷解,又揮手作別這滿眼的山水風景,無論歲月恒久,我的心永遠縈繞著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