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不少市民選擇山間避暑,體驗清涼。仙游縣賴店鎮山尾村的鳴峰巖景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日,記者在鳴峰巖景區看到,前來登山鍛煉、避暑休閑的市民絡繹不絕,歡聲笑語在林蔭小道間回蕩。華僑中學陳老師閑暇之時,總喜歡邀三五好友到鳴峰巖登高望遠,放松身心。他說,秀麗的自然和豐富人文景觀構成了鳴峰巖的獨特風景,可以在游覽中鍛煉身體。 鳴峰巖海拔532米,距離仙游縣城不到10公里。這里山巒疊嶂、林木蔥蘢,空氣清新宜人。一條清幽的林蔭道直通山頂,路面是碎石砌成的。這里不僅是人們登山健身的好去處,更是避暑休閑的寶地。漫步于山間小道,看山花爛漫,聽松濤鳥鳴,遠離了塵世的喧鬧與熱氣,靜謐中涼爽宜人。 鳴峰巖在古代是海底一海礁,后海沉陸浮,始為峰巒。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曾在這里發現不少蚌殼蠣衣,令人不禁感嘆滄海桑田。相傳一遇到陰雨天氣,那里的山谷就會發出嗡嗡雷鳴之聲,鳴峰巖因此得名。明代戶部尚書鄭紀《游鳴峰寺》詩:“清絕梅峰下,溪南第一山……”可見在明代時,鳴峰巖已是仙游名勝之區。 登上山頂,迎面是連綿青巒,千年古剎鳴峰寺就坐落峰巒合抱之中。鳴峰寺始建者為唐朝御史中丞鄭良士,后多次修繕、重建。寺廟依山而建,飛檐掩映,寺門上的楹聯:“孤舟依道岸,萬谷應鳴峰”,道出了其地勢之妙。原來,鳴峰寺的建筑形狀好像一條船,前后殿堂是船的首尾艙,中間長方形的天井,鋪連兩條長廊,好比是船身,兩旁側舍好比船的左右舷。為何形成這種獨特的建筑風格,傳說是古代鳴峰巖升浮時,此處留有一古航船遺跡,依船址建個寺廟。寺后有一陡然聳立的峭巖,叫“老鷹嘴”,中有一石洞,長約三米,高可容人,站在洞口,木蘭溪兩岸風光一覽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