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一過,終于不再暑氣逼人,早晚還能感受到絲絲涼風拂面,讓人忍不住嘆一句“舒服”。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各地雷雨不斷,用資深中醫師的話說是“濕熱纏綿”。日常起居中想好好調養,就從飲食開始祛濕扶正吧。 時令:“濕漉漉”秋老虎駕到 從節氣來,處暑就標志著暑氣結束,從此時氣溫開始下降,慢慢步入秋季。 不過,由于地區緯度低,“秋老虎”會來得稍慢。雖然早晚溫差開始變大,人們可以開始感受到早晚涼風,但氣溫仍較熱,且由于下雨較多,多數地區都變得濕熱,局部地區氣溫可達30℃附近。 資深中醫師提醒,人們會輕易感受到時令變化對于身體的影響,比如接下來的日子,可能“夾濕熱纏綿”擾人煩。 由于夾濕,一旦感冒了、發熱了,病情會變得纏綿,哪怕沒有染病,人體也常常感到骨關節酸痛、乏力、頭身困重、納呆、口苦等不適,有些像加重版的秋困秋乏。 養生:“濕不喜甘” 慎吃西瓜火龍果 因此,中醫師建議,此后至入冬,日常起居都應該圍繞健脾、祛濕進行。 首先,因為漸入秋,陰氣漸重,祛濕不宜過于寒涼。在眾多祛濕物中,比較理想的有芡實、蓮子、蓮蓬、薏米、木棉花、雞蛋花等。 其次,中醫認為,濕不喜甘,此時一定要慎吃生冷瓜果,例如西瓜、哈密瓜、火龍果、柑橘、橙等。其次,處暑后氣溫開始下降,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中老年人自身陽氣不足、容易手足冰凍的人士,從此時開始要注意保暖,切忌光腳走路,早晚揉按足三里、豐隆等穴位,都有助于健脾扶正,趕走體內濕氣。 據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