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中國天文年歷》顯示,8日16時15分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此時節,西風颯颯,秋雨瀟瀟,落英滿地,鴻雁南遷,楓葉火紅,菊花開放。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氣象專家提醒說,寒露節氣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氣溫的變化特別明顯,溫度下降8攝氏度、10攝氏度都比較常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進入寒露后,公眾應根據天氣及時添衣御寒,尤其是足部保暖。此時秋燥也重,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可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多吃些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可生津止渴、潤肺清心、利腸解毒。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精力充沛。 伴隨寒露而至的秋意,讓這成熟豐美的秋天,顯得秋色斑斕,秋韻闌珊。寒露催紅了楓葉,催黃了菊花。漫山楓葉,層林盡染,讓人想起古人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菊黃蟹肥,嘗蟹賞菊,讓人想起古人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氣溫不斷的降低,降水也進一步減少,干冷的空氣通過鼻腔進入我們的肺臟讓人覺得不那么舒服,喉嚨干癢的刺激引發了一陣緊似一陣的咳嗽,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心、腦血管疾病接踵而來,摧殘著我們的身體,不經意就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打擊,所以是時候要好好保養一下自己的身體了。 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也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的時候,所以應該以保養陰精為主,正是我們中醫四時養生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深秋季節寒冷而干燥,所以我們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各種新鮮的谷物、花生、核桃、芝麻、蘿卜、蓮藕、銀耳、百合、梨、蘋果、葡萄、橘子等等甘甜滋潤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注意各種麻辣辛香的食物就應該避免過多的食用了。喜歡湯羹類食物的話,可以用太子參、麥冬、山藥、枸杞子、沙參、石斛等等藥食同源之品與雞、鴨、脊骨、棒骨、豬(羊)肺等等食材搭配煮成養生湯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簡單一點的可以直接用銀耳、百合、雪梨、荸薺、蓮藕、白蘿卜等等隨意搭配燉成湯羹也是非常好的養陰潤肺食物。 天氣漸冷,“秋凍”的日子已經結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發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睡前用熱水(不超過42℃)泡泡腳,不僅能讓人覺得全身暖洋洋的,還有助于睡眠。另外隨著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晚睡早起的模式也應該變為早睡早起了,因為早睡有利于陰精的收藏,早起有利于陽氣的舒達。 另外,深秋季節,草木槁枯,寒風蕭瑟,人的心情也不由得低落下來,情緒不穩定,容易傷感、抑郁,所以要適當的增加一些活動,比如:唱歌、跳舞、跑步、遠足、爬山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宣泄積郁之情,讓人變的樂觀而豁達,開開心心度深秋。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