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黃稻熟,又是一季吹糠見米現新糧的好時節。 漫山遍野的山里田間,金黃色的水稻上滿是顆粒飽滿的稻谷。農家屋舍的大埕上,偶爾能見到一架“大家伙”,呼呼地搖起來,揚起一陣零零落落的碎葉和秕。這個“大家伙”就是揚谷機,也叫風谷機(如圖)。 揚谷機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主要是通過搖動內部裝設的扇葉,產生氣流把谷物中重量較輕的雜物吹到地上,顆粒飽滿的稻谷則通過重力因素滑向事先備好的容器中。 家住社硎鄉田利村的羅文金老人家中,就有一臺揚谷機,羅文金老人向我們展示了它的使用方法。將水稻收割、脫粒、晾曬之后,揚谷是糧食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用簸箕收攏一些曬干的稻谷,將其倒入揚谷機的進料口里,就可以手動搖起機器上的手柄,“呼呼”聲響起,碎葉和糠秕就被風吹走,飽滿的谷粒直接留在下邊的出料口。 羅文金老人說,“以前家家戶戶吃的大米都是自家田里來的,大米放久了會壞,所以要把稻谷曬干了保存著,吃多少碾多少。”這臺揚谷機一望便知,已經歷過數十個年頭了,原木板材上落滿灰塵,長年累月的使用,也留下了許多劃痕。現在它被安置在通道靠墻的一側。 據老人的鄰居介紹,羅文金家的揚谷機以前也會搬到戶外的大埕上使用,這幾年,老人的年紀大了,有時候就直接在通道上使用,“風谷機的一側靠在墻邊,也可以控制進風的方向。” 容顏易老,歲月無聲。即使是曾經的“大件”,揚谷機也像人一樣,無法抵抗歲月的洗禮,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逐漸被人遺忘,甚至許多人已經叫不出它的名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