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糾察廟 國慶前夕,以廟宇木椽上留有清代彩繪聞名遐邇的仙游東門糾察廟上榜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這座始建于明末,歷經多次保護性修繕而依然完整保存的古廟宇,更加吸引了世人關注的目光,近段時間,不少市民前往東門糾察廟一睹其神韻風采。 東門糾察廟位于仙游東門古街與東一環交匯盡頭,占地600 平方米,坐南向北,始建于明末,清咸豐元年(1851年)重建,改革開放后又兩次進行保護性修繕。東門糾察廟由門坊、主殿、左右廊廡和廂房等組成,另有戲臺、牌坊、照壁等附屬建筑。沿著紅磚圍墻外北行十幾米,從門坊拐進去有個磚與石鋪陳頗有講究的古舊廟埕。在廟埕南望,主殿門前的清代石雕龍柱格外搶眼,上前細瞧,但見神龍順柱而盤旋,龍身緊貼柱體繞行,線條優美,動態十足,栩栩如生,令人贊嘆古時民間工藝匠師的高超智慧和杰出創造力。 跨過主殿高高的紅色木門檻,撲面而來的是溢彩鎦金、典雅奇麗,抬頭可看到屋頂椽條上保留完整的大型彩繪,因年代久遠,有些許泛黃褪色,但依稀可辨由一根根椽條上的圖案拼接而成的飛龍、神像及花鳥等構圖,形態各異,畫風古樸。據說這些椽條都是清代民間藝人畫完圖案后再由木匠釘上去的,其工程量和花費的時間及制作的艱辛可想而知。抬頭細觀,椽條上畫著的八仙、盤龍等圖案清晰可辨,在我市廟宇中屬罕見,是仙游縣內唯一遺存的古老屋頂民間繪畫藝術精品,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也是此次它入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一大亮點。 在廟內的左右廊廡,還可觀到與屋頂彩繪相媲美的精美壁畫,為糾察廟增添了一份極具藝術價值的墨韻。東門糾察廟董事會人員肖國發介紹,此前,還有兩幅壁畫是李耕所畫,因遭破壞,后來又請李耕畫派的傳承人黃葉及當地有名的畫家前來作畫,盡量原汁原味恢復壁畫的風貌。沿著左右廊廡品鑒,一幀幀壁畫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畫工精細。 轉到糾察廟的正堂,柱子上布置有“廟古震聲靈,監空分善惡”“察情審理修身貧自高,糾錯棄邪為善新常樂”等對聯,與寶帳神龕上主祀的“糾察尊風”極為相稱。糾察廟主祀神“糾察尊風”是古時候聞名四方的官員,辨識真偽、察看善惡、除奸祛惡,其清正廉明的優良作風為世人所敬仰。如今,在當地群眾和印尼等地華僑自發捐資出力保護下,糾察廟董事會將該廟打造成鬧市中具人文氣息的休閑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