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仙游縣榜頭鎮的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 位于仙游縣鐘山鎮的九鯉湖風景區,因“祈夢文化”而聞名。 位于仙游縣鐘山鎮的好柿多生態休閑農場,成為仙游鄉村旅游的一個代表產品。 今天,第六屆中國(仙游)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暨仙游縣第二屆文化旅游節在仙游啟幕。千年古邑仙游,以曼妙新姿迎接八方來客。 仙游,奇山秀水孕育獨特的風土人情,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雕琢出別具一格的民俗、工藝和傳統文化。這些豐厚的自然、文化資源,賦予了仙游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2016年,仙游被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走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道路上,仙游如何圍繞“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構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藍圖?“要打好旅游牌,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旅游景區開發,完善提升旅游‘六大要素’,推動生態旅游與工業旅游、工藝旅游、文化旅游、休閑旅游、鄉村旅游深度融合。”仙游縣委書記鄭亞木給出了“仙游答案”。 探索“旅游+”,催生新興業態 立冬時節,在仙游縣鐘山鎮麥斜村,由福建省好柿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100多畝橘柚基地里,青色的果實掛滿枝頭,渲染了初冬的山頭。“再過一個多月,這里的橘柚就可以進行采摘,屆時,又將迎來大批游客。”站在橘柚林下,好柿多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陳勇舜笑著說。 得益于鐘山鎮獨特的地理氣候、優質的土壤條件以及充足的日照時間,2011年,好柿多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入駐鐘山鎮開發建設農場,以種植臺灣甜柿為主。目前,臺灣甜柿的種植規模有300多畝。 國慶前后,這里的臺灣甜柿迎來豐產,每天吸引近200人次的游客前來觀光、采摘。“農業觀光、采摘游,也帶動了這里其他旅游業態的發展。”陳勇舜介紹說,2016年起,乘著仙游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東風,該公司改變單一的農場農業經營模式,探索“旅游+農業”的轉型融合,催生旅游新業態。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座集農業觀光采摘、水果苗木種植、民宿、餐飲、垂釣等多種旅游新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生態休閑農場,成為仙游鄉村旅游的代表產品之一。 “在全域旅游目的地,既要有令人遐想的‘月亮’,也要有各種業態形成‘眾星捧月’,更要有與之匹配的相關要素,實現從‘景點’到‘休閑目的地’的完美蛻變。”仙游縣旅游局局長陳建東介紹,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人文和歷史文化資源,仙游積極探索“旅游+”集成作用,精心策劃特色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推動旅游與仙作產業、祈夢文化、莆仙戲曲、農業、工業、民俗等深度融合,將“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創建“無處不旅游”的仙游文化旅游新格局。 科學謀劃,青山綠水遍流金。截至目前,全縣共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旅游景區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工藝”“旅游+林業”等旅游發展模式。“旅游+鄉村”發展模式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目前,全縣有鄉村旅游休閑集鎮5個、特色村20個、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6個。仙游正邁向優質旅游時代。 串珠成鏈,放大“磁吸效應” “以前來九鯉湖,主要奔著這里的‘祈夢文化’而來,景區內部和周邊,可看可玩的屈指可數。現在的九鯉湖,飛瀑依舊,景區擴容,古道、棧道環山而建,住宿、餐飲配套齊全。就連景區周邊的景點也遍地開花。一路玩下來,兩三天都未必能玩透。”4日,在位于鐘山鎮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九鯉湖風景區,陪同外地友人前來旅游的方菲為仙游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朝著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我們對景區建設進行擴容提質、補齊短板。同時,以九鯉湖為核心,整合開發周邊的旅游資源,使各景點串珠成鏈,構建‘大九鯉湖’旅游體系,放大全域旅游的‘磁吸效應’。”九鯉湖風景區管委會主任陳清好介紹,以九鯉湖為核心,周邊現有九鯉香山生態園、麥斜巖景區、朗橋村田園綜合體、好柿多生態休閑農場等景點;同時,鐘山鎮圍繞九鯉湖特色的“祈夢文化”底蘊,打造仙游祈夢文化名勝風景區,建設和規劃了一批新景點。“這些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條融合生態、農業和文化的‘尋夢之旅’。”陳清好說。 這條“尋夢之旅”旅游路線,也是仙游今年策劃推出的“二日游”路線之一。 陳建東告訴記者,今年初,該縣啟動“二日游”路線的策劃工作,整合九鯉湖、菜溪巖、仙水洋等仙游“十二美景”與鐘山鎮九鯉香山生態園、好柿多生態休閑農場等旅游景點,由點及線、以線串面,打造“二日游”路線。“五一”期間,該縣在鐘山鎮成功舉辦“二日游”啟動儀式,正式推出以“尋夢之旅”“文化之旅”“甜蜜之旅”“紅木之旅”為主題的仙游“二日游”線路,通過多家省內大型旅行社,吸引千余名游客參加。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和福州、龍巖、泉州等地的‘二日游’線路對接,下一步還將陸續在全省九市一區開展地面推廣活動。”陳建東說。 仙游全域旅游的“磁吸效應”正在凸顯。今年1—10月,仙游累計接待游客620.54萬人次,同比增長18.35%。“今年全年,全縣預計接待游客突破650萬人次。同時,我們力爭到2020年末,全縣接待游客人數突破9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超過20%。”陳建東對此信心滿滿。 節慶營銷,激活“一池春水” 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實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旅游品牌效應?“通過‘節慶游’,激發全域旅游新活力。”陳建東一語道出了仙游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營銷思路。 策劃舉辦全縣文化旅游節、鼓勵開展鄉村采摘節暨文化旅游節、結合五一節假期策劃啟動仙游二日游線路……如今,全縣范圍內的節慶營銷,攪動了仙游全域旅游的“一池春水”。 回顧2017年仙游縣首屆文化旅游節的盛況,陳建東至今歷歷在目:“活動歷時整整1個月,先后安排了文化旅游歌曲評選、首屆仙臺美食節、十大旅游形象大使評選等精彩紛呈的分會場活動,直接參與的市民群眾超20萬人次,成為仙游向內向外展示整體形象的一場文化旅游盛宴。” 在旅游節慶活動的加持下,2017年,仙游累計接待游客594.29萬人次,同比增長11.02%,實現門票收入2383萬元,同比增長19.39%。 首屆文化旅游節帶來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讓仙游更加堅定了通過繽紛節慶繪就全域旅游新圖景的信心。 今年五一節期間,該縣書峰鄉舉辦了書峰枇杷采摘節暨書峰鄉第三屆文化旅游節,活動共吸引約5000人參加;與此同時,鐘山鎮舉辦了仙游“二日游”啟動儀式暨九鯉香山花海風車節,參與人數多達萬余人;10月17日,度尾鎮舉辦了第三屆度尾文旦柚文化旅游節,同樣形成了高效、長效的品牌效應,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說,仙游鄉村旅游節慶品牌已經逐步形成。”陳建東說。 而今天正式開幕的仙游縣第二屆文化旅游節,以文化支線和旅游支線雙線狂歡的15項精彩活動,大力營造全民旅游的濃厚氛圍,開啟了仙游全域旅游的又一場文化旅游盛宴。“我們正在努力,把文化旅游節打造成為仙游的旅游節慶品牌,力爭在引客、招商、豐富仙游旅游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陳建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