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在賴店鎮土山村,有一戶人家,以祖輩相傳的漆刻手藝聞名鄉里,100多年來贏得了“漆芳世家”的美譽。今年43歲的傅宜鵬,就是這一珍貴民間技藝的第五代傳人。由他申報的“仙游傳統漆刻技藝”,入列莆田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走進傅宜鵬家中,空氣中散發生漆和木屑的芳香。其一樓、二樓的房間里,擺滿琳瑯滿目的漆刻精品。傅宜鵬巧手繪制下,這些工藝品披上了濃墨重彩的“外衣”, 仿佛賦予了新的內涵和生命,令第一次前來參觀的記者嘆為觀止。 在眾多的作品中,大廳中大型掛屏《天官賜?!纷钜俗⒛浚@是傅宜鵬選取3米長、1.5米寬的杉木,運用了多種技法,耗時2個月才完成。這幅作品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飄渺的白云、巍峨的群山,如玉帶環繞的江面,仙人從天而降,樵夫行走山間,漁夫舟上垂釣,書生松下吟對……甚至是花鳥魚蟲,都栩栩如生。 傅宜鵬回憶說,12歲起,他就跟著父親外出學藝,16歲出師,至今已30余年了。父親傅金清因為手藝出眾,還被同行們冠上“漆清”的藝名,附近鄉鎮無人不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做漆曾是一門風光的好手藝,工錢高,引得不少年輕人拜師學藝。如今,傳統的土漆制作工藝不再盛行,漆匠也大多放下漆刷另尋謀生之法。 傅宜鵬介紹,傳統漆刻技藝種類很多,包括刻漆、漆畫、堆漆、脫胎、漆藝仿古等,工序十分復雜。單單以刻漆為例,要在先制作好的漆柸上臨摹各種山水、人物、花鳥等所需要圖案,并運用各種刀具雕刻,接下來,并根據畫面要求進行填色、貼金、撒屑,工藝流程可歸納為刻、鏟、批、作、貼、撒等6步。 “除了要有嫻熟的手藝,還要有懂得鑒別、制作上好的土漆?!备狄所i說,土漆就是漆樹上割下來的漆漿,也稱為生漆。生漆制作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經過分選、過濾、晾制、曬漆、細濾等幾道工序。之后,根據作品本身需要的色彩,加入不同的礦物顏料來調配。 如今,當地已經很少有人種漆樹了,傅宜鵬是從外地買回原料,然后自行制作。作品上漆也受天氣影響,一般溫度28-30℃、濕度75%的情況下,生漆能夠自然風干。溫度高了蒸發快,就需要加油、加水;溫度低了,又需要保暖。雖然化學漆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但傅宜鵬認為,傳統的土漆具有獨特的魅力,比如耐溫、耐腐、耐磨、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特性,最大的優點莫過于它的環保性。“沒有添加化學用品,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近年來,根據市場需求,傅宜鵬還在仿古漆藝和漆器修復方面下功夫。“要修復一件古代的漆藝作品,首先要讀懂它,了解他的年代、構造和成分?!备狄所i說,這樣才能夠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拔沂且怨湃藶閹煟谄崞餍迯瓦^程中不斷研究古人的技藝,在此基礎上創新提升自己的惡作品”。 雖然耗工費時,還得靠天氣,技術含量高,但傅宜鵬一直堅守這門手藝。他說:“祖傳的手藝,要好好傳承下去,不能在我的手里失傳了。”漆刻技藝入選市級非遺,也讓他看到了希望,給堅持了一輩子的老手藝找個好歸宿。 圖①:傅宜鵬在創作中。 圖②:堆漆作品。 圖③:脫胎漆藝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