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節孝坊”位于城西魚牙頂至大坪口古街中段的八卦石下端。清民國時,這里是晉江羅溪、南安洪瀨閩南一帶商賈往來必經之地,處于鬧市中心。清乾隆年間,陳邁后裔在仙游開族,分布在縣內各大自然村。大坪口陳氏子孫由大濟山岑遷入繁衍發展。邁公第十四代裔孫陳峻山在魚牙頂設鋪經商,后攜妻帶子到福清縣城開張日雜商鋪,生意亨通。民間傳說,是年臘冬時節,峻山到城外進貨回來,時值黃昏路上遇見被散匪搶掠劫后余生私訪江南的乾隆皇帝,見其臉容憔悴,饑寒受凍,帶回家中避難,安頓食住,關懷備至。乾隆見峻忠厚仗義,談吐不俗,感懷不已,與其結為金蘭,兄弟相稱,乾隆為兄,峻山居弟。乾隆返京后,不忘峻山患難之恩,召京面圣,賜號“御弟”,并殿賜進士出身,供職“修職郎”。峻公賜號王爺公,榮宗輝祖,以后,后裔傳承祖訓,耕讀傳家,堅守節操,行善梓里,龍顏大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旌表敕建“節孝坊”并在坊邊建節孝祠,予以褒揚。大坪口陳祠董事長年逾八十的陳金欣先生陪筆者觀賞牌坊陳述民間傳說,族譜亦予記載。 “節孝坊”工藝精美,結構嚴謹,高6米多,長4米,具有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特色。坊頂刻有“玉旨”牌座,花紋鑲緣,西邊是歷史人物浮雕,中層橫嵌有御賜的“節孝”匾額,下梁浮刻雙龍戲珠,兩邊石柱上鐫刻楹聯,上書“冰雪作心肝銘傳百世,松筠微節操石泐千秋”,井座牌坊鑿工細膩,玲瓏精致,具有精深的藝術造詣。據說建坊的石匠乃石雕大師郭懷的徒孫。 “節孝坊”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幾經興廢,幸好牌坊原始主體構件保留完好,風貌尤存。2016年仲夏,峻公后裔為宣揚先祖功績,教誨子孫,耗資修葺,在坊邊增置20多米長的石欄桿,一尊香爐,一座牌坊簡介,更顯古建筑精湛的藝術風韻。2018年元月,縣人民政府授牌十字節孝坊“仙游縣‘三普’不可移動文物登記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