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位于鯉南新區虎嘯山上,修繕一新的仙游革命烈士陵園,人氣很旺,成為旅游的新亮點。 筆者在陵園了解到,不少市民是舉家來感受那段革命歷史。來自福州的游客劉舟星說,“來這里參觀不僅是一次放松心情的游玩,也是對仙游那段革命歷史的敬仰、回顧和學習之旅。”不少學校也組織學生前來了解仙游人民革命的英勇事跡,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發憤圖強的愛國熱情。來自永鴻中學的學生徐勝男說:“這次參觀讓我們更加懂得了要銘記歷史,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為社會多作貢獻。” 仙游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涌現出大批革命先烈。為了更好地繼承革命烈士遺志,發揚革命烈士精神,早在1984年,該縣就投資50多萬元在城南虎嘯山興建仙游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便更好地對全縣干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99年,該縣對烈士紀念碑進行大規模擴建,2000年底,占地41.5畝的仙游革命烈士陵園竣工,興建有甬道、祭掃廣場、步游道、竹站休閑區、大門樓、噴泉、假山等,并置有地毯草坪1500多平方米和8條萬年青綠化帶,栽有松柏、塔松和三角梅等花木800多棵,還在園區安裝黎花燈、草樹燈和射燈等“夜景工程”,并于2003年由仙游縣直單位1萬多名黨員捐款10多萬元,在園內新建成了面積300多平方米的仙游革命紀念館,成為集紀念、宣傳、教育、游覽、休閑于一體的仙游文化精品,展列有軍刀、軍號等許多珍貴的革命文物、圖片,迎來了大批游客,讓人們在休閑放松的同時,也感受著激情歲月帶來的精神震撼。 歷經30多年的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逐漸提升,仙游革命烈士陵園現已成為對干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教育的好去處。今年5月份,仙游縣又斥資近500萬元啟動修繕改造工程,重點建設北區大門牌坊、北區廣場(重建)及綠化、園路、景觀、擋墻、公廁等設施,在烈士紀念日里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并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大幅提高了烈士陵園的祭掃接待能力,且與木蘭溪畔的蘭溪南岸公園連接,方便市民休閑,瞻仰烈士。 這是仙游第一次對革命烈士陵園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提升,按照莊嚴肅穆、布局合理、環境整潔、利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原則,以更加莊嚴壯麗的景觀氛圍告慰烈士英靈。“在革命戰爭年代,眾多仁人志士為仙游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的甚至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民永遠懷念他們。”園長吳遠飛告訴筆者,此次陵園的修繕,從設計到施工,每個人都投入了巨大的熱情,飽含深情地工作,旨在弘揚紅色文化,為緬懷烈士英勇事跡提供一個更好的場所,也能更好發揮烈士陵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