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點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刻本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不斷提出和解決一定歷史任務的過程。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40年前,我們黨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一舉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以超乎尋常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牢牢抓住歷史變革重大機遇,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經過40年的不懈奮斗,我國不僅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還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不久還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日中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幾千年來缺吃少穿的困擾已成為歷史,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百姓福祉穩步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昂首步入新時代。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實踐表明,只有堅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才能源源不斷地激發廣大人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繁榮發展的新境界。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我們要一如既往順應歷史潮流,堅定不移與時代同行。面對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既要立足基本國情不斷解決好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新需要,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新成果;更要確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權利,及時回應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期盼。總之,就是要緊緊依靠人民的共同創造,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