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在仙游縣游洋鎮梧椿村,隨處可見油茶林連綿起伏,油茶花正飄著濃香。70多歲的老茶農陳玉庭在家門口翻曬著剛采摘的油茶籽。“今年共采摘了750公斤油茶籽鮮果,曬干后加工茶油,可收入萬元以上。”老陳高興地說道。 作為傳統的油茶種植大縣,仙游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在菜溪、游洋、石蒼、鐘山、西苑等北部山區鄉鎮,地理氣候對油茶生長十分有利,純天然野生油茶林多,且有數百年加工茶油的制作傳統。 近年來,仙游縣大力實施“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在推進北部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中,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列為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著力扶持做好小油茶大產業的文章。 該縣出臺《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在2016-2020年里每年規劃發展油茶1萬畝以上(含低產林改造),到2020年全縣油茶產業規模達到10萬畝以上,并建設以村級集體和油茶專業合作社等為主的油茶豐產標準化基地示范片50個以上。重點打造游洋、菜溪、鐘山、西苑等現代農業油茶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貧困戶直接參與油茶產業開發,并發動千家萬戶利用自有林地種植高產油茶,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為進一步發展油茶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產增收,該縣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引導油茶業向產業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 縣林業局長呂清水介紹,為解決油茶苗木供應問題,縣林業局牽線菜溪鄉與省林科院聯手,在菜溪鄉建立優質油茶育苗基地,每年出產閩優43、48、63及龍眼茶等優質油茶苗木300萬株,成為全省最大的油茶苗基地,并為全縣油茶業生產、加工、銷售提供技術服務,開展技術咨詢,推廣技術、新品種,邀請省農林大學、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專家走進田間地頭組織科技培訓、技術講座,培育科技示范戶,促使油茶的產量和品質得到切實提高。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和大戶建立茶油直銷店、發展電商拓寬銷路,還在油茶產品精深加工、科技研發等方面,加快培育產業主體。 一片油茶林,帶富一方人。如今,得益于成功搭建起的集苗木培育、產業服務、油茶加工、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在社硎、游洋、菜溪等山區重點油茶主產區鄉鎮,農民耕山比耕田更投入,綠油油的油茶林漫山遍野,呈現出以合作社為主,大戶為輔的方式規模化集約經營,油茶產業日漸成為廣大農戶生態增收的“綠色銀行”。 目前,全縣共有油茶林6萬多畝,其中投產的3.2萬多畝,今年可創產值2.5億元以上,帶動近萬戶農戶致富,形成了菜溪、梧椿、四黃等一批油茶專業村,所產的“菜溪”“仙溪”“東湖坪”牌等許多優質有機茶油,以品質純凈、色清味美的鮮明特色走俏省內外。 同時,該縣廣大林農栽種的油茶林四季常青,為美麗鄉村建設擔負著保持水土、涵養水分、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的大作用,還解決了成千富余勞力的出路,使得當地農民真正發上了“生態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