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大濟三會村店尾自然村有個鄭家廳堂,廳堂正上方掛著一塊紅底金字的大匾額,匾額上寫著“紫荊三茍”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原來“紫荊”是一種樹名,“三茍”是指三位兄弟,關于“紫荊三茍”這塊匾額,流傳一個勸人多栽樹,兄弟應和睦的故事。 明朝末年,三會店尾自然村有一家姓鄭三兄弟,老大名福,老二名祿,老三名壽。父親早逝,母親寡居“牽子”,這三兄弟很有志氣,同心同德,共創家業,建了一幢大屋,門前還種了一顆紫荊樹,一家高高興興,喜喜和好,白天一家人下田勤耕細作,傍晚兄弟們圍著紫荊樹下乘涼,議事聊天。 光陰流逝,日月如梭。三個媳婦入門后,俗語有說“一家難容三姓,人多家難當。”兄弟間經常爭吵,鬧得家庭不安寧,田園無心種,他母親見“鼎破有痕”,就提議分家。房屋、田園、家產都分得一清二楚,兄弟間沒有異議,當要分門前那顆紫荊樹時產生了意見分歧,老大說:“這棵的樹苗是我從城關的親戚討回來栽的,應該歸我所有。”老二說:“樹苗雖然是你討回來的,栽的時候我親手挖坑,還從田里挑了幾擔土塾底,這樹應該屬我的。”老三也不甘示弱,說:“你們二個不要爭,這樹應該歸我。樹栽以后,這十多年都是我澆水培土,砌護臺,才會長這么大株,有栽沒管就會活?”三個兄弟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讓。他母親見無法勸解,就說:“不要吵了,干脆明日砍掉,三人均分。” 再說店尾村中有一姓陳的外村先生在此設館教書,平時還會替村里人排解糾紛,調和家事。那鄭家三兄弟爭吵分家,要砍紫荊樹前后經過被他聽的清清楚楚。他嘆道:“十年樹木,一朝毀壞,可惜、可惜,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可嘆、可嘆!”夏天的雷陣雨來的經常,轉眼間雷鳴電閃,緊接著就下起傾盆大雨,陳先生拿扇遮頭慌忙跑回住處,已被淋得渾身濕透。他站在窗前,見雷鳴電閃,風狂雨驟,心中想道:“今日是雙日,夏天雙日下西北雨必定三日連接,明日必定也有,我不如借明日那場西北雨勸和三兄弟重歸于好,豈不妙哉。”計謀已定他就放心更衣安睡。 中午時分,三兄弟帶著柴刀斧頭來砍紫荊樹,陳先生和村里人也圍過來觀看。這時黑云翻滾雷聲隆隆,閃電耀眼,緊接就下起了大雨,老二揮刀剛向紫荊樹砍了一刀,這時一陣大的西北風刮過來,吹得紫荊樹搖晃不止,索索作響,不停地發出“啦啦,啦啦啦”的響聲,眾聲很是驚奇。夏天雷陣雨多,響雷閃電,風刮樹葉響,這本來都是自然現象,但陳先生為了勸和三兄弟,保住紫荊樹就故意借題發揮,他站出來說:“不要砍啦,你兄弟不和要砍樹,天地公都不允,氣得雷響電閃,傷心得流眼淚了。”又指著風吹響聲不停的樹說:“你們聽,紫荊樹說話了‘啦啦啦……是講快住手,勿亂砍,前人栽樹后人蔭。眾兄弟,且同心,同室操戈傷感情。和為貴,萬事興,團結勤勞土變金。” 三兄弟聽了,覺得風吹紫荊樹響的聲音很像先生這樣講的,頓時醒悟,一家人又和好如初。陳先生還諄諄教導“前人栽樹,后人遮蔭,兄弟有一世無二世,不可計較太精,以和為貴”的道理,隨后他取出文房四寶,當場揮筆寫下“紫荊三茍”的題字,告訓三兄弟要以分家毀樹的事為戒,教育后代精誠團結,艱苦創業,發家致富。三兄弟歡喜地收起題字,并精心定做匾額,把“紫荊三茍”四個大字臨在上面,將這塊匾額掛在廳堂上,一直流傳到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