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境內,供奉儒釋道的宮殿廟宇甚多,也有一些較為小眾的宮廟供奉著歷史名人,如林龍江、岳武穆等,而在書峰鄉蘭石村,記者發現了一處供奉包青天包拯的所在,這就不多見了。 有精致的雕欄,有色彩清新的磚畫,位于蘭石村赤石街的龍光堂外觀典雅,四周幽靜,這里就是村民們口中的“包公府”。村民們說,龍光堂是后來取的名字,其舊址上原為祥平庵,距今已有420多年的歷史。 為何供奉包拯呢?答案或可以從龍光堂前的石刻碑文上找到。碑文上寫明,祥平庵由于歷史久遠,早已蕩然無存。1993年,村里老人林玉春一日做夢,夢見一位老者與其說話,提及寶地、奇石、祥平庵等詞語,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句為“九龍潭下背靠覆船,左邊旗鼓兩相對照,右邊獅像飛鳳朝天,后依龍蝦出港,前臨圣旨一道,手撐朱筆分善惡。”醒來后,林玉春百思不得其解,但在此后的日子里,開始倍加留心周邊的地形名稱。 直到有一日,一塊園地的出現,對應了林玉春的夢。這個園地就是祥平庵舊址所在,林玉春等一眾老人認為,奇石指的應該就是祥平庵遺址的地基,根據夢境所示的“旗鼓、圣旨、朱筆分善惡”等提示,他們倡議,在這塊園地上籌建包公府,供奉被民間貧苦大眾視為青天的包拯。 2002年,在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五個多月的努力,包公府進一步擴建成龍光堂,并于2003年3月18日竣工落成。如今,堂外花崗石上雕刻著良禽瑞獸、草木花卉以及歷史人物典故,形象皆逼真。主殿分為三門三進,大廳正殿祈奉觀音菩薩,左殿供奉包公,右殿供奉八仙,塑像皆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常年來,香火頗為旺盛。 圖為書峰蘭石龍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