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賴店鎮潘硎村的芋頭也已經到了口感最佳的時節并大量上市,成了莆仙人“年貨節”的又一選擇。 潘硎村地處賴店鎮東北部,海拔最高825米,因其獨特的氣溫、土壤條件,南宋時從馬來西亞成功引種檳榔芋,呈菠蘿型,色黃,單個最重可達1.5公斤,潘硎芋頭煮熟后香氣誘人,口感松軟香滑,深受人們喜愛。 村民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芋頭口感“從一而終”,種植芋頭的田地都是隔年一種,與水稻交錯種植。潘硎芋頭從農歷二月開始種植,到了農歷八月份,就可以陸續收成,農歷十月份就可大量上市。現在香芋收完水,口感更香、更酥軟,并且易儲存。 村民陳明達告訴記者,香芋收成季,外面的收購商就會到村里進行集中收購,也通過口口相傳,以及微信等網絡渠道,讓潘硎芋頭走往天南海北的莆仙人的餐桌。2009年,村里注冊了“潘硎”香芋商標,并推出禮盒裝,成功將香芋市場擴展到廈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潘硎村面積不大,耕地面積不到400畝。為此,該村積極引導群眾擴大種植芋頭增收。芋頭每畝產量約1000公斤,每公斤售價10-12元,使村民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 田間的芋頭,一窩里有芋母,也有大大小小的小芋頭,象征人丁興旺,團團圓圓。在莆田民間,香芋的“芋”字,因方言發音與“熬”字諧音,有了“熬一熬,一年就過了”的俗語,寓意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莆仙人逢年過節素愛食芋頭,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芋頭可做菜,煮、炒、蒸皆宜,亦可充饑。芋頭菜飯,拔絲芋頭,芋頭蒸排骨,芋頭煨白菜……小小的芋頭能變化出許多菜譜,十分受莆仙人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