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源頭環境優美。 許武 攝
木蘭溪源頭的一汪清泉 朱志敏 攝
在“清源林”邊上傾聽木蘭溪故事。朱志敏 攝 15日,在莆田市委組織部、流動黨工委的組織下,“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爭當新時代流動先鋒”活動開展。駐京黨工委及下轄各黨支部班子成員40多名,參觀了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并翻山越嶺來到仙游縣西苑鄉仙西村,探訪莆田境內的木蘭溪源頭,回訪“清源林”。 在這之前,莆田召開了在外人才暨流動黨員新春座談會。會上,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指出,在新一輪趕超發展中,不管是流動黨員,還是在外人才,都是家鄉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設美麗莆田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奮斗,他希望大家搶抓莆田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帶動項目、資金、人才、技術集聚,推動莆田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一片源頭林 1995年11月,莆田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個駐外黨支部,改變流動黨員“流入地管不著,流出地管不了”的狀況。2002年6月,莆田市委在北京成立市委駐京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負責在黃河以北14個省市的莆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2004年10月,莆田市委將市委駐京黨工委更名為市委駐外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后更名為市委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簡稱“流工委”),同年成立市委駐北京、上海、廣州三個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分別負責在北京、上海及廣州的莆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現有24個黨支部,管理流動黨員近800名。在京莆籍流動黨員主要從事木材、建材、加油站、金銀首飾、飲食服務等行業。據不完全統計,莆籍流動黨員在北京創辦的大小企業有400多家,年創產值約330多億元,年上繳稅收達21億多元。 2011年,在建黨90周年之際,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這是全國第一個流動先進基層黨組織。2012年,在京莆籍流動黨員一起商量回饋桑梓,他們想到了家鄉的“母親河”木蘭溪,并在駐京黨工委的倡議下組織捐款,一共籌集100萬元,在莆田境內的木蘭溪源頭植樹。 “在京莆籍流動黨員有很多企業家,他們有濃厚的家國情懷,發展不忘家鄉,在全市駐外流動黨員中起到帶頭作用,為打造美麗中國的莆田生動范本貢獻力量。”莆田市委流工委書記陳建城說。 莆田境內的木蘭溪源頭豎立著一塊石頭,形似一個水滴,上面鐫刻著“木蘭溪源”四個紅色大字,周圍青松翠綠,郁郁蔥蔥。當年種下的“清源林”已茁壯成長,面積達24700平方米,有紅豆杉、桂樹、香樟等多種樹木。“仙游古稱清源,所以這片林地以此命名。”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副書記戴寶石說。 在“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爭當新時代流動先鋒”活動現場,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副書記、北京福建總商會會長陳春玖首先捐款100萬元,其他人踴躍參與,最終籌集500萬元,號召全市人民共同保護母親河,如果人均種植一棵樹,就可以再種350萬棵。 一份倡議書 2月9日,參加莆籍在外人才暨流動黨員新春座談會的駐外黨組織書記代表,向全市各駐外黨組織及廣大流動黨員發布一份倡議書。倡議書號召全市148個駐外黨組織和全體流動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即行動起來,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莆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倡議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開展一次黨日活動,開展一次美麗莆田形象的宣傳活動,開展一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一次建言獻策活動。 黨日活動以駐外黨支部為單位,旨在促進全體流動黨員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宣傳活動主要是講好木蘭溪治理故事等,傳播美麗莆田好聲音。志愿服務活動是利用節假日返鄉時機,參與植樹護綠、水源保護等。建言獻策活動是圍繞木蘭溪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開展調研,提出建設性意見。 “在京莆籍黨員要敢于走前頭,為全市流動黨員帶好頭,把木蘭溪治理理念學習好、踐行好,引領更多流動黨員、莆籍企業家把木蘭溪呵護好,把家鄉建設好。”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書記彭雄飛說。 林元太是一名在京莆籍流動黨員,也是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的一個黨支部書記,跟隨此次黨日活動,他第一次來到莆田境內的木蘭溪源頭。“感覺這里的空氣、氣候真的好,如果經常來,一定會產生‘感情’。”林元太說,“能夠參與木蘭溪源頭的‘美麗’建設,深感榮幸。” 在京莆籍流動黨員謝冬通接觸過園林行業,他認為可以在木蘭溪源頭種植名貴樹種花卉,將源頭打造成一個亮點,既能保護生態,有助于當地旅游業發展、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莆田在外黨員有1萬多名,占全市黨員總數的6.76%,遍布全國各地。“莆田流動黨員工作可以說是全國的一個樣板,已經成為一張好名片、一個好品牌,如何打得更響、傳得更遠,需要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發動在外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陳建城說。 一個保護區 2012年12月,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總面積18025公頃,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即中南亞熱帶過渡區與戴云山脈東南坡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木蘭溪的水源涵養林及其區內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 數據顯示,保護區現有生態林13695公頃。2017年度,仙游縣生態林管護機制改革后,自然保護區聘用護林員27人,同時強化保護區護林員管理和培訓工作,發揮護林員巡山護林作用。 “已完成生物多樣性、野生植物普查工作,并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加強保護區建設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仙游縣林業局局長邱金宇說,2016年,當地修復11.4公里生物防火林帶。 據統計,仙游境內木蘭溪干流和支流沿岸一重山有12萬畝巨尾桉,今年,仙游縣開始改造這些巨尾桉,替換種植蓄水能力較強的闊葉林,保護水源。受森林覆蓋率和其他指標性限制,計劃每年改造1萬畝,第一階段花6年時間,改造6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生態帶來經濟效益。鳳山村是仙游縣西苑鄉的一個建制村,四周群山懷抱,密林環繞。2016年,該村成立了朝陽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20多萬元,建設200畝油茶基地。基地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吸收農戶入股,由合作社負責投資、農戶負責管護,選用高產優良品種,一次種植、多年收益。 油茶4至5年掛果,7至8年穩產,穩產期畝產油量100公斤,預計每畝收益1.5萬元。基地可創收200至300萬元,經濟效益可觀。目前,油茶長勢良好,預計2021年左右即可投產。 下一步,鳳山朝陽農業專業合作社將在生產茶籽油的基礎上,開發可衍生的營養保健品、護膚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促進產業鏈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發展油茶產業,鳳山村預計可帶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年增收22萬元。 在仙游縣西苑鄉前縣村,這里生態環境良好,土壤肥沃,氣候宜人,吸引方大種植公司前來建設金線蓮生態種植基地。“去年完成投資8000萬元,首批福建野生金線蓮于去年10月底采收。”方大種植公司負責人張俊峰說,與當地獨一無二的生態旅游資源形成林藥旅互為依存、聯動發展的產業模式,帶動老區前縣村走上“不砍樹也致富”的脫貧新路。 ■延伸閱讀 雙向協同管理 更好服務流動黨員 楊維益是莆籍在京個體工商戶,多年來在潘家園古玩市場做生意,申請加入莆田駐京黨組織一直是他的夢想。去年,他終于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還參加了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組織的培訓班。 在北京經商務工創業學習的莆田流動黨員近800名,如何識別流動黨員身份,掌握他們的情況,加強管理服務,一直都是個難題。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從2007年開始,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先后與朝陽、昌平等區委組織部建立雙向管理機制,提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共有11個莆田駐京黨支部與當地黨委結成“親家”。 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副書記戴寶石說,根據“流動黨員信息庫”動態掌握的情況,黨工委將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北京相關黨組織,而北京相關黨組織也及時反饋莆田流入黨員的情況,實現信息共享,雙方協力摸排,更好掌握相關情況。 鄭國輝是莆田駐北京昌平區黨支部書記,經營著一個600多畝的建材城,那里有個200多平方米的黨員活動中心,各類培訓材料、設備一應俱全,為流動黨員提供各種服務,遍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建材城的黨員活動中心已經成為“昌平區流動黨員活動中心”,黨支部還被昌平區確定為“流動黨員支部示范點”。 在雙向管理實踐中,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注重建設“三支隊伍”,一是黨工委領導班子隊伍,二是支部書記隊伍,三是黨建協管員和黨建專員。 管理方式的創新,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2010年以來,莆田市委駐京黨工委新建駐外黨支部9個,實現了對北京16個區流動黨組織的全覆蓋,同時發展新黨員170多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60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