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紀寺創建于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地處蓋尾鎮內垅山,因該山遠看像條盤龍,寺內壯觀的六角亭又像龍頭,故古往今來,寺一直歆享龍紀寺美名。“青青內垅山,悠悠龍紀寺。”此系該寺碑志上的開場白,開門見山點出這里山之青、水之秀、寺之幽。 龍紀寺碑林最醒目的當是1991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省級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碑刻,另有縣政府褒碑和反映古代梁武帝、姜太公及岳飛等故事的碑刻。一塊塊琳瑯滿目、趣味盎然。 龍紀寺瓷雕五百羅漢群像最負盛名。一般寺廟能見到的羅漢群像,是泥塑、木雕或石雕等,而這里以高超藝雕的白瓷羅漢群像傳世。去年,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在莆田召開時,大會曾特地到此請去18尊瓷雕羅漢參加相關展覽,頗受佛教界來賓稱頌。 據說,清代龍紀寺百廢待興時,當地高僧嚴瑞義等眾功協力,蓋殿修亭,讓古剎再度中興。瑞義法師先請大名鼎鼎的國畫家李霞專版繪圖設計,又以重金特邀八閩瓷都德化縣瓷雕大師許友官、許友簪、許友義兄弟花十余年精心燒制成功,500羅漢瓷雕開光,轟動一時。 我們一邊聽介紹,一邊看實物,皆覺得五百尊羅漢群像造詣精湛,潔白無瑕,栩栩如生:有的合掌念經、有的低首凝思、有的閉眸托夢、有的掻耳捧腹、有的降龍、有的伏虎,形象各異,千姿百態,相當逼真,可謂讓人大飽眼福。 龍紀寺六角亭,因其殿頂是六角飛檐形狀,故名六角亭。亭內屋頂為木質結構,造型八卦斗拱,精雕細刻,五顏六色,極為奇特。這也直觀展現了當年能工巧匠的匠心獨運,巧奪天工。我們抬頭觀瞻八卦頂拱,只覺得神智變幻,仿佛進入八卦迷魂陣,飄飄欲仙一般…… 該寺的浮雕盤龍石座臺,又是一特色。其臺基雕有四只石獅、一只麒麟,刻有回形詩文,即“山色山光明幾上,松蔭竹影度階前;梵香獨坐誰是伴,自與佛經結靜緣。”可謂詩情畫意、情景交融,躍然壁上。盤龍臺四周鐫刻書寫有修心養性、忠孝廉節等字句。 據說,龍紀寺由于風光獨特,香火長旺。北宋名臣蔡襄、老紅軍蔡園將軍、省文聯原主席許懷中教授等,皆慕名而來,并留有珍貴墨寶。如蔡襄的《書戴處士屋壁》詩,旨在欽贊古時戴家幾代相繼行善崇佛、捐建這龍紀院(即龍紀寺前身),故祈望“愿翁壽考無窮年”,好家風代代傳。其《題龍紀僧》詩云:“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焚香猶夜起,喜灑見天真。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須知不變者,那減故時新。”旨在贊揚即將百歲的龍紀院老僧的修行持戒率性天真等特點,故詩貴在陳述得道多助、行善壽長之意,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