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龍華溪 河道專管員在巡河 記者從我縣有關部門了解到,保護木蘭溪工作持續有力推進,全縣各鄉鎮因地制宜,各出奇招整治入河排污口。截至3月24日,全縣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494個,已整治到位2233個,整治完成率達89.5%。 木蘭溪為我省“五江一溪”之一,發源于戴云山脈我縣西苑鄉仙西村黃坑頭,自西北向東,流經鯉城街道、鯉南鎮、龍華鎮、榜頭鎮等8個鄉鎮(街道),涉及社區、村莊達72個,人口達50多萬。緩緩流淌的溪水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仙游人民。 近年來,為保護母親河,我縣通過建設木蘭溪防洪景觀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推進全域河流綜合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和規范整治專項行動等,努力把木蘭溪流域打造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黃建亮介紹,木蘭溪仙游段整個流域呈扇形狀,在仙游縣境內還有8條支流,分別為延壽溪、大濟溪、仙水溪、龍華溪、柴橋頭溪、苦溪、朝天溪、松坂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以木蘭溪支流為重點,排查沿線工業企業污染偷排、漏排、超標直排和農田農業面源污染情況,做到有口皆查、有水皆查,應查盡查,為木蘭溪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奠定基礎。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記者采訪了解到,對各自轄區排查出的排污口,各鄉鎮“治口”有方。“除了日常巡河,我們依托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電子河長’,利用遠程實時監控,對仙水溪沿線的橋梁及排污口的巡查及監督。”榜頭鎮黨委書記蔣慶和說。他告訴記者,仙水溪沿岸安裝有視頻監控設備80個,并搭建數據網絡采集、傳輸監控畫面,設置視頻監控管理中心,可實現24小時遠程監控、指揮,將河道日常巡查軌道納入數字系統實現網格化管理。 在龍華鎮紅旗村,河道專管員吳宗明正通過“福建河長APP”巡河。這種“掌上治水”的模式被運用到該鎮13名河道專管員身上。“有了這個軟件,我們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用語音、照片、視頻、文字等途徑上報巡河時發現的問題。”吳宗明說。該鎮河長辦副主任林蘭介紹,通過這一治理河道的新工具,將巡河工作智能化,發現和處理問題即時化。河道專管員、河長在巡查河道時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上報,也能在解決問題之后通過照片將整治的成果進行即時上傳,真正做到巡查常態化,河道管理日常化。 除了“電子治水”“掌上治水”外,一些鄉鎮也因地制宜采取其他新舉措整治入河排污口。如鯉城街道通過重點抓排污口污水收集來管理入河排污口,對轄區內47個排污口還未納入城市內河居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前的,投入4.09萬元采取簡易管網收集生活污水,防止生活污水直排,提升木蘭溪水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