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蓋尾鎮的一座生態濕地公園,只見這里滿目綠意,園路步道曲徑蜿蜒,沿溪灘涂上不時有青鳥掠過。站在景觀橋上一眼望去,生態塘中的水生植物花開燦爛,隨風搖曳。這幅生態美景,正成為木蘭溪水生態建設的典范。 據了解,這座占地面積約3.1公頃的濕地公園位于仙溪村和仙潭村的交界處,曾經是我縣第二污水處理廠的一部分。為了進一步提升木蘭溪水質,2018年3月,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啟動提標改造及配套工程項目,同年9月,濕地公園項目動工建設,不到半年時間,污水處理廠周邊變身全省第一個污水處理廠配套的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的主要任務是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深度凈化。”縣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生告訴記者,縣第二污水處理廠主要承擔榜頭、蓋尾兩個鎮的居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每天通過處理后注入木蘭溪的尾水達6800噸。為變廢為寶,經科學調研規劃后,我縣決定通過環境修復,使污水處理廠尾水和農業面源污水、農村生活排放污水,經濕地生態處理后提升到地表Ⅴ類水,再注入木蘭溪,并利用該區域良好的環境營造木蘭溪畔特色景觀,建設集防洪安全、科普宣教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 走在公園內,10個錯落有致的生態塘和塘內各類水生植物,格外引人注目,而水質提升的奧秘也正藏在這10個生態塘里。據了解,處理廠的尾水和蓋尾鎮農業面污染源徑流,通過建設后的溝渠、潛表流,流入生態塘后再吸收再凈化,就可實現水質提升。“濕地公園包含兩部分,其中,濕地凈化工程包括濕地植物、LID型生態溝渠、生態導流濾堤、人工水草、曝氣復氧等措施內容,濕地配套功能設施還可為周邊村民提供一個生態觀光、休閑娛樂、親近大自然的場所。”該濕地公園技術負責人陳俊偉介紹說。 正是因為濕地公園具備如此多的生態好處,蓋尾鎮在開展該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采訪中,不少村民表示,如今的污水處理廠一改往常,春暖花開之時,已有白鷺成群結隊,這樣的美景讓他們忍不住要停下腳步,帶家人一起休閑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