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大地回春,草木更生,就會帶來一些人們年年期盼的美味。比如,春天富含鮮味氨基酸的春筍,一直被人們作為素食中的特殊美味,位列蔬食之上品。不過,也有句話是這樣評價它的:春筍,不食嘴饞,食之胃寒。 ◆鮮竹筍里的澀味是因為草酸 “胃寒”是什么意思呢?換成大白話說,就是講那些原本胃腸功能比較差的人,在多吃竹筍之后,胃里感覺不適,出現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 事實是在鮮竹筍當中,的確含有一些不利于消化吸收的成分。比如草酸、植酸和單寧,比如蛋白酶抑制劑,比如粗硬的纖維素。 草酸它不僅傷害動物的消化道,也會降低各種消化酶的活性。對植物來說,草酸可以幫助嫩嫩的筍尖抵抗病菌和昆蟲的傷害,并讓動物們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這就讓嫩竹筍有更多的機會長成高大的竹子。 ◆春筍里的“抗營養因子”對胃腸很不友好 除了草酸之外,竹筍中還含有高水平的酪氨酸,和草酸、植酸、單寧等物質一起,造成了竹筍的苦澀等不適味覺。 不過,竹筍妨礙消化的原因,還不僅僅是草酸。它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這是一種蛋白質類的物質。所謂胰蛋白酶抑制劑,就是說這種成分會抑制人類的胰蛋白酶活性,從而嚴重妨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如果某個人原本消化能力比較差,那么再從食物中吃進來蛋白酶抑制劑,就會讓他消化不良的問題更為嚴重。 我國有研究表明,在75攝氏度水中,花5分鐘來提取竹筍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發現它仍然具有很強的酶抑制活性。 此外,竹筍非常富含粗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它比泡過之后烹調的五谷雜糧要“粗”很多,吃多了可能會對胃產生物理性的損傷。有胃炎、胃潰瘍等問題的人,并不適合大量吃竹筍。 所以呢,春筍對胃腸不友好,這事是有科學道理的。它所含的以上成分,被統稱為“抗營養因子”,意思就是妨礙消化吸收的因素。 ◆健康吃春筍,5點要牢記 1.鮮筍中富含草酸、植酸、酪氨酸、其他多酚類物質和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胃腸功能造成挑戰。同時,其中含有較多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處理不好時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2.在吃鮮竹筍時,選擇出土后的竹筍,亞硝酸鹽含量比較低。沒有出土的竹筍亞硝酸鹽含量偏高,需要認真煮過去除亞硝酸鹽。買來后盡快吃掉,如果不能盡快吃,則盡量冷藏保存,延緩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的速度。 3.吃袋裝水煮筍,或自己把鮮竹筍切開水洗過,再加少量白醋煮10分鐘,就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植酸、酪氨酸和亞硝酸鹽,并把大部分胰蛋白酶抑制劑破壞掉。 4.如果您胃腸特別硬朗,但有高血壓、高血脂和便秘之類問題,那么適合多吃點沒有處理過的鮮春筍。 5.如果您胃腸特別嬌氣,或者經常腹瀉,還非要吃鮮筍,那么建議一次少吃點,提前煮過,再加入肉類,慢慢燉軟,或者用壓力鍋壓爛,就沒那么多麻煩啦。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