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有為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和發展。發生在一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不僅僅是一場民族自救的運動,更是中國人經歷近代百年痛苦磨礪后的精神成長。它的真諦在于:有了青年人的站立,才有一個民族的站立。 可以說,五四運動改變了中國青年群體的精神格局,育化了中國歷史上最具激情、最勇敢、最有理想、最有擔當的一代青年,在他們的奮斗下,中華民族開始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征程。中國最先進的青年從這個時候開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設中不斷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論成果,成為指導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南。 而今,我們紀念五四運動,學習五四精神,不能停留在書面上和口頭上,而是要將其背后青年“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的精髓,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在中華民族宏闊的大歷史中留下一代代青年不斷奮斗的精彩華章。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在中國人民昂首走進新時代之際,我們既要尊重青年、信任青年、關心青年、愛護青年,更要指引青年、要求青年、重托青年、激勵青年,傳承五四精神,再創民族輝煌,讓他們在新長征的路上,“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