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荔枝樹掩映下的瑞云祠 瑞云祠壁畫 瑞云祠是度尾鎮境內一處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因其存有中國古典人物畫大師李耕壁畫,并保存有一批明清匾額、神像等珍貴歷史文物,極具人文藝術價值,被列入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瑞云祠位于度尾鎮度峰社區后面自然村池尾,距縣城16公里。始建于明萬歷戊午年(1618年),至今已有400年,整座殿堂坐東北朝西南,祠堂內供奉著三一教主林龍江像。瑞云祠占地1486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凹式天井、拜亭、正殿組成,至今保留著明代的建筑風貌。其中,凹式天井及拜亭造型獨特,在我縣境內較為少見。 清乾隆六年(1741年),時任直隸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的鄭遠(大濟洋坑人)為敬重師道,贈送“學紹三尼”牌匾給瑞云祠。 1917年,李耕在瑞云祠主殿上廳左右兩壁留下“林子行跡圖”壁畫30幅。他還在下廳留下4幅大型壁畫,分別繪有龍、虎及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巖和九鯉湖山水畫。 記者現場看到,保留著李耕早期畫作的墻壁已經被玻璃罩保護起來,透過透明的玻璃罩,只見李耕壁畫均為墨色,由于年代久遠,墨跡顏色很淺,有些線條隱隱約約,但依稀能看出“龍虎圖”中龍首昂揚、虎傲山巔的雄姿。 在瑞云祠觀音殿中,依然保留有15幅濃墨重彩的壁畫。這里包括李耕之子李樸創作的“達摩祖師”、“彌勒佛祖”圖,李耕之孫李維楨創作的“觀音志”、“十八羅漢”圖,以及李耕嫡傳弟子孫仁英創作的《蟠桃盛會》。李耕祖孫、師徒接力創作,把壁畫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傳承下來,給家鄉、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記者了解到,我縣如今保存下來的李耕壁畫只有榜頭龍騰玉新書院、云山書院,度尾瑞云祠三處。瑞云祠最大不同之處在于,瑞云祠中留有李耕祖孫三代及和徒弟祖孫三代人所繪壁畫作品。這些都是瑞云祠所獨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瑞云祠大院內,至今保留有3株341年歷史的古荔枝樹,至今扔枝繁葉茂,濃蔭蔽日,成為又一道獨特的景觀。據了解,這三株古荔枝都是1678年栽種的,是當年瑞云祠、慶云祠、東云祠再次共修林龍江經典時,各植其中一樹為留念。如今,這三株古荔枝也列入了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