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每到下午時分,郊尾鎮(zhèn)放光巖景區(qū)的山路上,前來登山健身的市民絡(luò)繹不絕。放光巖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古跡,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 放光巖位于郊尾鎮(zhèn)長安村,俗稱“石坎”,一條石階小道可直通山頂。沿著小道拾階而上,看四周林木蔥蘢、山花爛漫,聽一路松濤陣陣、鳥鳴聲聲。近年來,沿途又增添了幾座精巧的避雨亭,有樾秀亭、翠芳亭、望海亭等。站在望海亭極目四望,云霧飄渺,還可以眺望湄洲灣南岸的海景,海天一色,十分壯觀。 始建于宋代的放光巖寺,正位于山頂。寺院整體聳立在懸崖峭壁之間,依山而建、傍巖而構(gòu),大殿中央一塊巨石橫臥,倒懸于主殿上空,宛如一片飛瓦,左右兩邊巨石當關(guān),形似疊羅漢,因此名為“石坎”。放光巖寺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寺內(nèi)有地下穴室,天然石床,均座落在石巖之中。寺后懸崖峭壁間,有一棵數(shù)百年的古老松樹,虬曲蒼勁,青翠挺拔。寺門前卻是一片連體的榕樹叢,六株同簇、盤根錯節(jié),樹冠頂部形成數(shù)百平方米的涼傘,冠蓋如云,令人嘆為觀止。 據(jù)介紹,放光巖最初只是一座草舍,后擴建為寺,設(shè)大雄寶殿、圓明堂、紫明堂,主殿祀奉如來佛,耳房為僧舍,內(nèi)有天然石床,寺門前有石墻環(huán)護,古榕掩映。民國初年,由釋正嘉和尚主持寺務(wù),釋正嘉善用秘傳青草藥濟世,常身背藥囊游走鄉(xiāng)間為鄉(xiāng)人治病,深受四方善信敬仰。1983年4月,放光巖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①:放光巖鳥瞰。 圖②:放光巖寺主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