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四塊保存至今的清朝順治年間印刷雕版,引起了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鄭秋鑒的關注。日前,經他的艱苦挖掘及不懈努力,發現雪藏近百年的《金沙魏公將軍壯烈志》,從而找到我縣抗倭英雄魏升事跡的史料記載。這一史學重大發現,引起各地專家的高度關注與熱烈探討。 近日,記者來到魏升故居——龍華鎮金建村后厝,見到了這四塊被精心保存下來的雕版。這些雕版長30厘米、寬25厘米,正反兩面都刻有精致的楷書。從雕版頁面中縫看,書名是《壯烈志》;從頁面內容看,是魏升將軍的生平事跡記載,但只有四張八頁。 雕版的收藏人林蘭煙,是魏升故居董事會負責人,也是魏升將軍嫡系子孫的妻子。她說,《壯烈志》雕版原來一共100余塊,然而年代久遠多有遺失,保存至今的只有這四塊了。 “《壯烈志》記載許多珍貴史料,在我縣歷代的縣志中都找不到,它的發現有重大的史學研究價值。”鄭秋鑒告訴記者。仙游民間盛傳魏升父子抗倭事跡,但沒有史料可供考證,難免錯訛互見。如今,在我縣失傳近百年的《壯烈志》得以重見天日,從而較為全面而且權威再現魏升及魏家軍抗倭事跡。 據介紹,今年3月,鄭秋鑒和一眾專家學者來到魏升故居,參加魏升暨魏家軍抗倭文化研討會。其中這四塊雕版及雕版上的內容,引起了與會專家的極大關注。他們向縣檔案館、圖書館等相關方面咨詢,努力尋找印本,作為研究魏升將軍的主要資料。 然而幾乎翻遍我縣所有的史料檔案,也沒有這本《壯烈志》。鄭秋鑒沒有放棄,通過堅持不懈的搜尋,終于在國家圖書館藏書目錄中查獲《金沙魏公將軍壯烈志》(簡稱《壯烈志》)。 據介紹,《壯烈志》全書五萬余字、共235面,分為二卷,上卷是魏升從出生至戰死的分年生平事跡記載,下卷是身后祭祀、顯靈和誄文及文案,內容詳盡豐富,是一部重要古籍。書首是時任仙游縣令侯紹岐撰寫的序言,作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 記者了解到,目前,《壯烈志》已得到林龍江文化研究會的點校整理,并印刷重刊。 圖①:林蘭煙和她保存的雕版。 圖②:《壯烈志》內容。 圖③:明天啟年間的壯烈祠碑。 圖④: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參觀《壯烈志》復印照片。 ◎鏈接: 魏升(1460~1517年),生于明朝成化初年,仁德里黃花(今龍華鎮金建村后厝)人,秉性剛直,自幼練得一身好武藝。當時倭寇、盜賊屢次侵犯仙游,而官府沒有財力供養軍隊。為保境安民,魏升組織起規模幾百人的鄉兵,不領軍餉,農閑訓練、戰時召集,英勇抗擊倭寇。魏升成為仙游地區抗倭的主力,被稱為魏家軍,在抗倭歷史上,比戚繼光早了40多年。 據記載,正德十三年(1518年),倭寇突然進犯仙游,剛剛凱旋回鄉的魏升來不及組織兵馬,只帶其子魏瑞周等十余人赴援,與敵奮戰。敵眾我寡,魏瑞周被倭寇砍下頭顱,但他無頭尸身仍坐在馬上繼續沖殺,倭寇懼其神勇而退兵。這一仗,魏升身負重傷,因傷勢過重,9日后卒于家中,不到50歲。魏升逝后,官府在仙游縣城城內街建壯烈祠奉祀,以彰勝跡。嘉靖年間,抗倭英雄戚繼光來仙抗倭時,特地去壯烈祠吊祭。如今,魏升故居還保留有明朝天啟年間的壯烈祠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