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 排污口示意圖 建設氧化塘 核心提示: 在木蘭溪水質提升攻堅戰中,蓋尾鎮創新理念,強化黨建引領,積極探索“1+N+X”模式,發揮全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在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整治工作的主動作為,逐步形成“組織引領、黨員示范、機制保障、社會參與”的強大合力。 “1+N+X”模式,“1”是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作用;“N”是發揮黨政班子成員、鎮村黨員干部、廣大黨員等三級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N種群體的共同參與;“X”是通過X種機制或載體,推動整治工作落地見效。 ★組織引領 責任體系全覆蓋 蓋尾鎮地處木蘭溪中游,木蘭溪流經轄區10.07公里,涉及13個村居,還有瑞溝溪、后井溪、芹林溪3條小流域,渠道20條。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整治點多面廣、任務繁重。 對此,蓋尾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研究分析存在問題,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該鎮全面落實“河長制”,鎮黨委書記、鎮長任雙河長,堅持每周進行一次巡河,踏遍全鎮所有河渠摸清底細、掌握實情、會診把脈、督查整治;主管副職、包片領導等三名班子成員分任三條小流域河段長,所有包村領導擔任鎮村級河長;同時全面排查20條水渠,重新命名,并由所在村支部書記任渠長,形成了木蘭溪流域環境整治組織體系全覆蓋。 加強木蘭溪污染防治,源頭管控是重點。在蓋尾鎮鎮政府大會議室,工作人員輕點鼠標,木蘭溪流域內所有干支流、渠道的排污口情況都出現在由大型顯示屏構成的監控平臺上,一目了然。這是該鎮繪制的排污水體和排污口示意圖。 加強木蘭溪污染防治,源頭管控是重點,而對流域內排污口的治理更是重中之重。為此,今年以來,蓋尾鎮舉全鎮之力,對排污口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分級建立臺賬,統一上圖,繪制入河排污口分級示意圖和枝干圖,形成一水體一圖、一村一圖、一排污口一檔案,全面完整匯總并掌握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信息。該鎮現有496個排污口,其中一級排污口32個、二級排污口140個、三級排污口216個、四級排污口77個、五級排污口31個。該鎮依據此示意圖,實施木蘭溪全流域屬地管理,每個排污口安排專人監管,分段分口落實責任。 與此同時,該鎮及時整合河長辦、水利站、環保站、共建辦、畜禽整治辦等“五辦”的作戰部力量,建成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整治作戰室,實行“掛圖作戰”、精準推進,并為各村居備好責任書,全力督促各項工作落實。 ★黨員示范 項目攻堅加速度 記者來到蓋尾鎮仙溪村、仙潭村交界處的木蘭溪生態濕地公園,只見生態塘中的水生植物花開燦爛、隨風搖曳,滿目綠意倒映在生態塘,其間點綴著景觀亭、石橋、漫步道,灘涂上不時有白鷺掠過……這幅生態美景,是木蘭溪水生態治理的典范,為全省首創。 據了解,該濕地公園是全省第一個由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配建的,其主要作用是將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深度凈化,同時利用建設集防洪安全、科普宣教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該濕地公園占地面積3.2公頃,生態護岸總長532米,濕地凈化工程包括濕地植物、LID型生態溝渠、生態導流濾堤、人工水草、曝氣復氧等。污水處理廠尾水達到一級A標準后,再逐一通過10個生態池中的水生植物深度凈化,最終的出水能達到養魚的標準,再注入木蘭溪。 據悉,在治水項目推進中,蓋尾鎮持續推行“黨支部+指揮部,推動項目加速度”的一線黨建工作法,對所有涉及木蘭溪水流域整治的項目,如濕地公園、木蘭溪防洪景觀工程以及污水管網PPP工程等,均成立了項目或征遷指揮部臨時黨支部,既能集中干部力量在一線攻堅、問題在一線解決,又能發揮一線干部現場宣傳動員作用,帶動群眾、施工人員共同參與整治工作。特別是僅用3天就完成木蘭溪生態濕地公園50多畝征地,基本實現無糾紛、無上訪、無強拆的和諧征遷。 據悉,蓋尾鎮積極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在全鎮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先鋒行動,讓黨旗飄揚在治水最前線。從木蘭溪至三條小流域延伸到20條渠進行全面清淤保潔,清理河道長19361米,拆除涉河違章建筑539平方米,清理亂墾亂栽791平方米,恢復水域面積872平方米,清除棄土棄渣406立方米,打撈河漂浮物1438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5360噸。同時將整治工作作為“主題黨日活動”和“雷鋒月活動”的主題內容之一,組織黨員和團員志愿者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協助保潔、發動群眾等工作,形成“愛河、治河、護河”的共識,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機制保障 比學趕超氛圍濃 為建立完善木蘭溪水質提升長效運行機制,日前,蓋尾鎮出臺《創建“污水零直排區”試點鄉鎮實施方案》,全鎮25個村(社區)按照“污水管網全覆蓋、雨污排水全分流、直排污水全收集”的原則,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分步實施。 據悉,該方案按照“一周一會商,半月一督導,一月一次加溫”的方式,將收集到的問題以PPT形式進行演示曝光,并要求在每次推進會上,排名前三位的村主干上臺介紹經驗,排名末三位的村主干上臺表態發言,切實增強每一名責任人的履職擔當意識。 蓋尾鎮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全鎮范圍內營造木蘭溪水流域整治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通過開展“三比”活動(即比工作推進進度、比隊伍團結程度、比領導表揚次數),激勵全鎮干部新擔當、新作為,并對整治工作中敢抓敢管、表現突出、群眾認可的干部給予表彰,并優先評先評優。 同時,完善責任落實機制。繪制各村(社區)衛生區域網格圖,每個網格都確定1名村干部(監督員)和1名保潔員,將標明相關信息的牌子豎立在本村最顯眼的地方,讓全村群眾監督衛生情況。由各村(居)黨支部牽頭、村(居)委會負責,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內容,著力規范民風民俗、糾正生活陋習、培育良好習慣,提高群眾知曉度,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形成全社會愛河護河的良好風尚。 |